绵竹孝德新城。
文/本报记者 谢晓斌绵竹市委宣传部供图
铭记党恩发奋图强。
工业支撑经济发展。
高效农业示范园生机盎然。
年画产业聚集地。
文化事业惠民生。
“经济动脉”带动发展振兴。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广大群众安居乐业;企业生产如火如荼,持续发展活力四射;传统农业提档升级,快步迈向现代化;文化旅游底蕴丰厚,新发展亮点纷呈……
这是有2200多年置县史的,这是人杰地灵的绵竹,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绵竹,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绵竹,这是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绵竹,这是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的绵竹。
欣逢盛世,绵竹持续书写科学发展秀美篇章。
喜迎盛会,绵竹信心满怀大步迈向美好明天。
绵竹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内涵。曾经的“戊戌六君子”之一杨锐敢为人先图强救国。遭受“5·12”特大地震重创,绵竹人不畏艰难,在江苏的倾情援助下,发扬“坚定坚强坚忍不拔,敢想敢拼敢为人先”的新时期绵竹精神,在满目疮痍的大地上书写了抢险救灾、科学重建、崛起重生的壮丽篇章。
绵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称赞绵竹:“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剑南春、绵竹年画源远流长,世人称道。进入新时代,年画文化与三国文化、忠孝文化焕发新活力,助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绵竹县域经济发达。连续14年跻身“四川省综合经济十强县”前列,享有“川西明珠”美誉的绵竹,在“5·12”特大地震后,跨越灾难,发展振兴,注重科学发展,新型工业化强劲发力,园区建设聚集优势产业,教育产业、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等形成新的增长极。
绵竹民生事业扎实。坚持民生优先,绵竹不断加大投入,持续缩小城乡差距,大力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化的是医院。与此同时,医疗、养老、就业促进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国“双拥”模范城成果得到巩固,努力争创“平安绵竹”,预防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县建设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完善齐全,居民工作生活环境整洁优美,交通四通八达,群众出行便利。
绚丽的“绵竹名片”
中国名酒之乡
中国木版年画之乡
中国最具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
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
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县
最具中华价值城市
全国文化模范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
四川省文明城市
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
四川省生态示范区
近年来,绵竹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攻坚破难,区域发展步入更加健康、有序的良性联动阶段,2011年,绵竹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6.3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总收入实现39.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689元,增长20.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19327元,增长16.8%。随着德阳全市“一三五八”发展战略的深入贯彻实施, “四个年”活动的全力推进,绵竹进入了提速跨越的“发展机遇期”。
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振兴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绵竹将目光看得更远,全面研究分析形势,科学判断决策,明确提出“一二三四”战略,将把绵竹建设成为具有全省影响力的经济强县,到“十二五”末,实现经济总量在2011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建成一个2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培育3个过百亿的支柱产业;全市工业化率达到70%,企业入园率达到95%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4%。全力建设“富强绵竹、文化绵竹、生态绵竹、幸福绵竹”。
实现宏伟蓝图绝非“空中楼阁”,梳理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细看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各个领域,触摸社会管理、空间规划等发展“脉搏”,建成“具有全省影响力的经济强县”,一系列的“绵竹元素”优势明显,引人注目。信手点击“绵竹元素”,令人对“酒乡画城”的未来信心十足,充满期待。
做强“主力军”,工业走“新型”
背 景: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发展战略,近年来,绵竹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以优化服务为保障,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工业经济实现了从“爬坡过坎”到跨越式发展的大转变,驶入了加速发展、进位赶超的快车道。
关键词:500亿省级开发区
优势展望:在绵竹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始终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主旨明确,推进新型工业化是绵竹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为此将加快构建以食品饮料、新型化工建材和机械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为龙头的新型工业体系,紧抓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机遇,打造绵竹酒城、西部钣金工业园,积极促成工业产业向集群、集中、集约发展。与此同时,绵竹经济开发区正在形成“一区带六园”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模式,打造“500亿省级开发区”。按照计划,到“十二五”末,工业将成为绵竹经济发展的强大增长极。
打造现代农业,“三农”上台阶
背 景:近年来,绵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机械化水平为重点,突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呈现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好路子。
关键词:真农业
优势展望:《绵竹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日前正式获四川省批复通过,成为全省县级市中的“第一个”。作为一个全域性的规划,其中特别突出了现代农业、现代林业和现代畜牧业,被称为“真农业”, 强化相关的保障措施、创新发展机制、逗硬考核奖惩等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精心锁定新领域,强力发动新引擎
背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绵竹在壮大传统产业的同时,依据灾后发展振兴的实际情况,不断开拓更多的产业形态。2011年中国年画村、九龙沿山风景区两个国家“AAAA”景区的成功打造,助推沿山乡村旅游、农家乐、商贸服务业等产业以“新”的面貌呈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新兴产业
优势展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商贸服务业等处于初始阶段,这一现实使得其注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此,绵竹正制定完善相关措施,努力助推其不断发展壮大。更吸引人眼球的是,随着希望教育产业城的加快推进,在绵竹用3-4年的时间建成四所院校的计划已进入实施阶段,同时,随着与四川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的落实,绵竹职业教育发展活力正蓄势待发。更为重要的是,以上项目的稳步推进,意味着一个“大学城”的即将出现,由此,绵竹又多了新产业,迎来了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打造的沿山“百里生态旅游长廊”精品旅游集聚带,麓棠温泉和汉旺地震遗址、纪念馆,令人期待。
文化发展促经济,经济壮大养文化
背景:近年来,通过灾后文化重建,借力体制机制创新,年画产业方兴未艾,忠孝博爱等文化传统深入挖掘,对双忠祠、剑南古街等遗址遗迹保护开发力度加大,“文化绵竹·和谐之美”百日文艺大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爱国感恩教育活动,使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
关键词:文化产业
优势展望:促进文化事业大繁荣,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绵竹的优势显而易见。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年画村为核心,以绵竹年画为载体的文化产业已然备受关注。而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引导年画艺人办产业,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实体相关政策的持续发力之下,这一产业的前景令人期待。此外,“中国绵竹年画节”、“梨花节”、“赏果节”等知名节庆活动中,产业的力量正在勃发。
全力构建“大动脉”,助力经济大发展
背景:近年来,绵竹交通事业 “大投入、大建设”成效明显,区域内国省干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75公里,公路密度位居全省前列。开通城乡公共交通线路27条,城区主要道路和出绵通道实施了沥青混凝土改造,道路通行条件与美化度极大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为地方经济社会铺就了加速发展的“高速路”。
关键词:“丰”字形
优势展望:2012年5月9日,穿越绵竹的成绵高速公路复线通车,结束了绵竹不通高速的历史,对进一步加快绵竹跨越发展振兴有着深远的意义。以建成川西北交通次枢纽为目标,绵竹正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主动融入成都“一小时经济圈”的同时,也开始在区域中占据重要位置,而绵茂公路建成之后,绵竹将成为连接成都与阿坝州之间最便捷的交通枢纽,成为九寨沟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二纵四横一环”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的搭建,绵竹将从“干”字形向“丰”字形发展。
规划引领“两化”互动,“全域空间”统筹城乡
背景:近年来,绵竹强力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以做强产业、构建新型工业体系为动力,引领“两化”互动。以做优布局、完善新型城镇体系为依托,承载“两化”互动。以做实基础、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为突破,助推“两化”互动。通过一系措施的实施,区域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步入更加健康、有序的良性互动阶段。
关键词:全域空间规划
优势展望:绵竹是四川省发改委确定的全省首个县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绵竹市全域空间规划》编制小组由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组织骨干科研人员组成。全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正是绵竹进一步突出规划引领,强化多规衔接,全方面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一大亮点。一核(中心城区)一轴(以中心城区、孝德、汉旺为基点的德阿公路城镇主轴)两带(沿成绵高速复线城镇带、沿山城镇带)五组团(以五重镇为基点的周边组团城镇)的全域城镇体系将形成。
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着力建设“幸福绵竹”
背景: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县,绵竹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基层在先,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统筹实施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特殊群体帮扶、矛盾纠纷化解、公共安全、思想道德“六大体系”建设,努力做到让群众安心、称心、宽心、舒心、放心、齐心,成效明显。
关键词: “六大体系”
优势展望:面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绵竹自我加压,明确提出,深化“六大体系”建设,扎扎实实做好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让广大群众共享灾后重建和社会管理创新成果,不断提高幸福指数。
新闻推荐
绵竹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竹资交 告[2012] 26号
经绵竹市人民政府批准,绵竹市国土资源局以挂牌方式出让新市镇红豆村壹幅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授权委托绵竹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挂牌出让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挂牌出让地块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