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政府、企业和个人怎样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5月11日,第二届汉旺论坛在绵竹市汉旺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当日上午,来自国内外的5位嘉宾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演讲人:闪淳昌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副主任
观点
一个从灾难中总结和汲取经验的民族必定是坚强和不可战胜的。我认为,目前我国的危机处理水平,防灾减灾科技水平和应急水平有所提高,但基础仍比较薄弱,应急体制还不太健全,全民忧患意识、风险意识仍需加强。因此,总结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经验十分必要。
对此,我建议成立国家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委员会,抓紧出台《综合防灾减灾法》,实施全民安全文化建设工程,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强化各级人大和政协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演讲人:陈新有 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观点
截至2012年,按常住人口统计,我国农村人口占到47.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根据考察,农村建设缺乏规划、基础设施薄弱、产业不够发达。从“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情况来看,地震灾后重建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机遇,不少地方规划先行,进行风貌塑造。以绵竹年画村、绵竹玄郎村、什邡红豆村、罗江倒湾古镇为例,它们都是在建设的同时,注重当地产业发展,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灾后重建给人们以启示,给大家以信心。这让我对新农村建设也有了新的思考和展望: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加强产业扶持引导;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改造提升农村设施。
演讲人:杜波瓦 德国内政部危机处处长、德国危机管理总协调人
观点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下面有多个联邦州。州是相对独立的,有自己的政府和议会,每个联邦州都有相应的面对危机的举措。这就需要有一个协调机制,将各部门的信息协调起来,互通有无。让所有信息得到综合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判断。而危机管理机构则是将各个部委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危机。
德国有一个特点,危险防御的救援力量包括职业消防、志愿消防、救助组织、技术救援署等等,其中有许多来自民间的救援力量。任何一个政府除了自身力量,必须吸纳一些社会力量参与。2009年-2013年,中德两国之间实施了中德灾害风险管理项目,为中国各级行政学院培养应急管理骨干师资;引进应急指挥部演练式教学方法;开展第一响应人试点,综合救援队伍建设试点等活动。此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认为,跨国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也非常重要。
演讲人:谢英俊 台湾著名建筑师
观点
盖房子是一件很喜悦的事。灾难过后,如何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搭建可持续的建筑?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解决的办法是,简化构建方法,利用环保材料自己动手搭建过渡房。
抗震、保暖、隔热,是建筑最基本的要求,我们都能做到。建筑不仅要安全,还要可持续性。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设法让房子变得很轻,不像一般的房子,都是由砖、预制板搭建的。我从传统的穿斗式构造得到灵感,使用轻钢结构。而为了节省成本,钢的用量很少。例如,草、土这样的天然材料都可以使用。做法并不是盖好房子送给灾民。我们提供的协助是部分的。除了设计外,我们将建筑工具化、专业化,让建筑回到使用者手里,靠他们自己建起房子。他们也愿意为自己的家园付出努力。
演讲人:王立彦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责任与社会价值中心主任
观点
雅安地震灾情牵动着大家的心,中国红十字会在积极参与援助的同时,还在忙着回应各界对红会的质疑。中国红十字会连续遭遇信任危机,特别是在发生大灾害的时候,对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害无利。灾难唤起了社会的公益心、爱心和公益理念,使它们全都集聚起来。当我们进行灾后重建时,如果没有审计与控制,或者通俗地说没有管理和监督,必然会出问题。
公益事业使用的是公共资源,更需要怀着一颗自律的心做这个事情。而在操作层面来说,审计是事后的行为,审计必定需要强化,但仅仅靠审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事前防范公共资源被占用,这就需要一个控制系统。
新闻推荐
日前,绵竹法院在前期制定八项措施,全面铺开创建工作和签订共建协议书,共推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无讼社区”建设目标,采取“六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无讼社区”创建工作。强化主动汇报,积极争取领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