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仙道观,江堰残碑,苍苍柏林坟茔,多少先贤栉风沐雨从此过;巍巍紫岩,浩浩绵水,如画沿山胜景,多少旅人流连忘返不忍去。农业强,稻花香里说丰年;工业旺,十里东汽羡煞人。这就是汉旺,一个有山有水有太阳的地方,一个充满着希望的山城。
然而“5.12”汶川特大地震,让汉旺瞬间成为天翻地覆的人间炼狱:山川毁容,汉王断头,船头寺移位,广场钟时间凝结,东汽厂房夷为平地。多少人狼奔豕突,只为在震魔下乞得立锥之地。多少人痛苦哀嚎,与亲人生离死别;多少人悲观绝望,这如画的福地难道就要化为乌有?
如今五年过去,紫岩山依旧莽莽苍苍,宛如魁伟雄壮的奇男子。他睁着一双慧眼,带伤的脸庞沟壑纵横,却看不见一丝儿忧伤。绵远河水仍然浩浩荡荡,从远山的峡谷里喷薄而出,把一腔激情,泼洒在上万年的冲击平原上。河水如同一把闪光的折扇,扇骨撑开,在老城的边缘铺呈出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画卷。
是谁让濒临绝境的汉旺枯木逢春、凤凰涅槃?是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让汉旺人民恢复了自信,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是大爱无疆的无锡援建,让汉旺新镇在我们的眼睛里茁壮成长。
由无锡来援建极重灾区汉旺,这是汉旺的荣幸。汉旺新镇的设计源自两个理念:川流不息、生态家园。新镇有三条河,隐含了一个“川”字,也喻示着灾后的汉旺,坚强重生,生生不息;新镇是汉旺的未来,通过河道整治、景观打造,充分利用新镇的水系,构筑“川流不息”的生态骨架。而“生态家园”则是无锡援建新城的目标和要求,在土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每个小区都规划了40%的绿化和景观面积,力图通过对河道整治、景观打造,为汉旺百姓营造一个和谐宜居、安居乐业的场所。构建新汉旺骨架的汉霞路、汉陵路、汉旺大街、观山路环行新镇区,主干道宽30多米、厚80厘米,使新汉旺初具现代都市风范。如今,一个占地2.5平方公里,共有16公里道路和32万平方米建筑的新汉旺镇巍然矗立于龙门山下,诉说着汉旺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来到汉旺地震遗址,我最想看的就是汉旺钟楼。这个钟楼是绵竹地震灾区知名度最高的建筑,在网上、报纸上、摄影师的镜头里、电影电视的画面中,我们都能看到它那熟悉的身影。在汉旺老城区的汉旺广场前,矗立着汉旺钟楼。地震前,钟楼算是汉旺广场的地标,而广场是汉旺镇最繁华的地方。清晨,大家在广场上锻炼;傍晚,在广场上休闲纳凉。孩子们在这里放风筝、吃串串,这里一年四季都热热闹闹,几乎每天要到凌晨二三时才会渐渐冷清下来。这个15米高的四面钟楼,虽然尽职尽责地给汉旺人显示时间,可是大家却毫不在意。
然而五年前一场来自大地深处的颤抖,将汉旺镇拖入了深渊,钟楼附属的建筑,大多在震魔的肆虐下轰然倒塌,即使没有倒塌,也成了站立着的废墟。只有汉旺钟楼,依然站立在那里,成为汉旺人民面对灾难绝不屈服的象征。四面钟楼的时间,永远定格在14时28分。这是一个让人痛心又永世难忘的时刻,现在人们只要路过,就会停下来拍照留念,或停下来伫立默哀,钟楼是一个楔子,已经打入汉旺人的心灵深处。
有一种凝固叫震撼!凝固的钟楼不仅成为灾难的见证,更升华为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汉旺钟楼犹如一张沉寂的相片,记录并承载着汉旺人地震以来的悲伤与泪水。凝望钟楼,它不仅唤醒了沉痛与哀伤,更展示着重生的壮烈。
太湖石,江南桥,黑瓦白墙,曲水环绕通幽处,让曾经粗犷的汉旺多了几分婉约和灵动。杨柳岸,诗碑林,晓风明月,汉旺无锡手牵手,让过去绝望的汉旺多了几分豪气和底气。四通八达的道路,鳞次栉比的楼宇,朝气蓬勃的汉旺人民,预示着这里又将创造另一番辉煌,汉旺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汉旺,是一个有山有水有太阳的地方,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灵气的地方。老城新镇并蒂开,有山有水新汉旺。
新闻推荐
(记者陈晓霞通讯员王冰)日前,记者从绵竹了解到,在刚刚于香港结束的“2013四川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精品展示)交流会暨川港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培训班”活动上,绵竹年画受到香港企业家及新闻媒体和广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