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50余名留守学生收到爱心人士赠送的书包。
>>>民生故事
学费减免缓解贫困生家庭经济压力
“这学期我享受到了学费减免政策,母亲也可以不再为我的学费发愁了。”绵竹中学高二一班学生刘杰高兴地说。刘杰家住绵竹市九龙镇白玉村,2014年上半年其父亲不幸因病去世,刘杰和母亲遭受了沉重的精神打击,家里的经济状况也由此变得越来越糟,母亲在餐馆务工的收入成了他们家唯一的经济来源。
父亲去世后,母亲经常为刘杰上学的学费发愁。值得庆幸的是,2014年秋季学期刘杰提交的减免学费申请顺利通过审核,一学期460元的学费全部由省、市财政承担,他自己不用出一分钱。“真是让人倍感温暖,这个好政策简直帮了我的大忙,让我又能心无旁骛地学习了。”刘杰眼里泛出了感动的泪花。刘杰的母亲告诉记者,减免学费的政策不仅解了他们一家的燃眉之急,还给刘杰注入了一股学习动力,如今刘杰的成绩大幅上升,这让她着实感到高兴。
1月30日,就读于绵竹市天河小学一年级的张婧和该校50名留守儿童一起,迎来了看望他们的叔叔阿姨们,他们收到了新书包、书籍和牛奶。
张婧是天河小学的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浙江打工,二三年都没回过家,她跟着年迈的婆婆一起生活,日子过得相当贫困。2014年,考虑到张婧的实际情况,学校让她申请学费减免,并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对她生活和学习进行定期帮扶。经过一年的关爱,张婧内向的性格逐渐有了改善,愿意与人沟通和交流,学习成绩也有所好转。
>>>数字点击
2014年,德阳市4个新建幼儿园已全部竣工,2个改扩建也正在建设,为8976名在园幼儿减免保教费,完成比例105.6%;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用实现全免;中职学校招生19130人,23600名中职学生获免学费,资助中职学校学生5053人,资助家庭困难职工子女上学1200人,均完成任务;16961名普通高中生获得资助,完成比例113.83%。
>>>民生举措
让惠民政策普及更多寒门学子
为了减轻广大贫困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2014年,德阳市将“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列为2014年政府为民办事的10件实事之一。为了确保这一实事办实,真正惠及广大贫困生,德阳市设置了多个关口严格把关。享受学费减免政策的学生不由老师、学校或者其他任何人指定,而是由学生自己填写申请表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然后再由班级、年级、学校进行三级认定并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学校将名单报送学生资助中心进行审核,最终确定减免学费学生的正式名单。“每学期享受这一政策的学生都会重新确定,不会一成不变。”市教育局的有关人员说。
为落实教育资助政策,2014年,德阳市共投入资金1.6亿元,对幼儿园至高中(中职)段学生提供资助,为3893名困难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金额2511万元。全年接受46214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初中、小学,实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00%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为了均衡城乡师资水平,实施“县管校用”改革,按照县域内教师不低于10%、骨干教师不低于20%目标交流教师2000余人,开展“农村中小学优秀青年教师成长助力研修”等21个培训项目,培训教师5623名。
>>>百姓心声
崔金柏:目前德阳市城区学校上学放学时,接送车辆占道严重,不仅造成交通拥堵,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巡逻监管力度,保证市民安全出行。
徐巧玲:目前德阳市城乡幼儿园保教费偏低,仅够临聘人员工资和保险,无法添置设备设施和开展教师培训。建议相关部门提高城乡幼儿园保教费收费标准,确保幼儿园正常运行。
朱琦:目前德阳市农村到城区就读的适龄儿童逐渐增多,造成农村学校师资、硬件设备过剩,导致城乡教育失衡。建议加大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确保城乡教育均衡。
文/本报记者 陈晓霞
图/通讯员 寇元林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晓霞通讯员张红前段时间,绵竹市天池乡歇马庙村二组的100多亩集体林地栽植年限到期,今后如何处置成为当地一大难题。村委会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后,最终通过公开竞拍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