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新闻 广汉新闻 什邡新闻 绵竹新闻 中江新闻 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绵竹新闻 > 正文

晚清民国时期的绵竹教育

来源:德阳晚报 2018-07-06 10:54   https://www.yybnet.net/

拍摄于1948年的绵竹师范学生毕业照。

绵竹地处川西北九顶山下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区位封闭,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交通都十分不便,然而在清末民初的时期,绵竹教育状况却在周边地区独树一帜,令人刮目相看。不少本土学子走出家门去到成都、重庆甚至更远的地方求学,而县之先贤也在各乡创办各类初等小学堂。

据《绵竹县志》(黄尚毅、田明理编著,1919年版)记载,仅自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至1911年(宣统三年)这7年中,绵竹就成立了132所初等小学堂,在这期间还办了师范学堂、女子学堂及桑蚕讲习所。民国成立后,改学堂为学校,受新政的冲击绵竹新学与办学的氛围也愈浓厚。教育先贤高瞻远瞩,造福桑梓。

近日,我与绵竹教育先辈章璞先生的孙子、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章肇方谈论到他爷爷那年代绵竹的教育状况时,萌发了要把绵竹当年的教育情况根据现有掌握的资料作一番梳理,供读者参考的思路。

□王兴庭

1

绵竹母子留学日本学成后回家乡兴学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绵竹东北乡人王家媛同儿子张骏东渡日本留学,王家媛在日本学医术,张骏在早稻田大学学法律,这一对母子开创了绵竹人留学之先例。在这期间绵竹去日留学也盛极一时,据资料可查的就有25人。学成回县后,王家媛在当地节孝祠设立“卫脚会”,这是绵竹有组织地宣传放脚的开始,开一时风气之先。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家媛又出资创办女子学堂一所,学生20余人,嗣后人数增加,此为县女学的开始,也是我县现代教育的雏形。1921年,王家媛与儿子张骏在绵竹首创“红十字医院”,开西式医疗之先例,比基督教牧师英国人、医学博士路景云(译音)建立仁泽医院(今绵竹市人民医院前身)还要早两年。1928年,由基督教会神职人员路景云夫妇、牛津大学医学博士罗约翰、护病专家齐教士创建了绵竹第一所护士学校,齐教士任校长,以英国南丁格尔护士校为模式,学习课程接受中华护士会的教学安排,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考试为国文、数学、英语三科。录取后试读三月,试读期满合格者即为正式学生,学制四年。

2

创立绵竹县初级中学开川西北地区之先河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县举人黄尚毅在时任知县田明理的支持下,在县城东外原紫岩书院旧址创立“绵竹县初级中学”,开川西北地区创办中学之先河,也为我县现代教育之开端,初期招收三至四个班,为本县初小毕业生,早期开设有国文、数学、英语、体育。后随师资增设,又新开物理、化学、历史、美术等课程。1947年初,基督教圣公会牧师英国人马克遂夫妇来到绵竹福音堂,后被绵竹县立初级中学聘为英语老师,这也是绵竹中学第一位外籍老师。岁月变迁传承至今,“绵竹中学”至此该校办学已110周年。继首任校长黄尚毅之后,1924年在北师大取得硕士学位的绵竹人章璞、武汉大学毕业的绵竹富新乡人李正英等分别在民国时期担任绵竹中学校长。1942年,绵竹中学设立高中教学,满足了本县学子晋升学习的需要,同时也吸引了当时周边县城,如安县、什邡、广汉等地的学子在绵竹中学学习。

3

创办职校、女校、师范校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1914年,绵竹设立乙种工业学校,为政府公办,校址在县城小西门外祥符寺五观堂(当时的学堂或学校大都是利用寺庙或会馆为办学地点),这也是我县最早的职业教育学校,首任校长张先声。招收小学毕业生,修业年限3年,采用半工半读。课程设置修身、国文、数学、理科、英语、历史、地理、图画、体操一类学科,技艺方面有机织法、染色法。学校有织布机、提花机,多架纺车都是木竹制品。学生在校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而且也学会了一门技术,在当时也算响当当的人才了。1928年,乙种工业学校停办。

“绵竹县立女子初级中学”(简称女中校),创办于1930年,该校是在办起了县中校(绵竹县立初级中学)之后,为进一步解决女子升学难的问题而办起来的,当时设在大西街县立女子小学内,校长由县中校长黄尚毅兼任。几经风雨变迁,1953年女子中学迁入南轩祠(今南轩中学),至1956年改“绵竹县初级中学”,男女学生兼招,女子中学完成历史使命。

“绵竹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创建于1943年2月,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阶段,而当时一般县的教师队伍的确质量欠佳,缺乏科学知识和先进教学方法,特别是农村的私塾多于官办学校,很不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和要求。为有利抗战,当时四川省政府教育厅通令各县开办乡村简易师范学校,绵竹简易师范学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校址系用县幼稚园的半边院落(今绵竹中心广场旁原教育局位置),招收初小毕业生,学习时间分三年、四年。所学学科有国文、数学、植物、动物、历史、地理、化学、物理、公民、生理卫生、音乐、图画、体育。专业课程有:教育概论、教育心里、教育原理、教育行政、教育检测等,毕业后到乡村学校任教。首任校长由时任绵竹县长周宪民兼任,9月由县人王秀刚接任,后由詹树伦、李治鑫、詹树高分别担任校长,至1950年2月停办,7年间为我县培养了不少的优秀教师。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仍有当年简师毕业的学生在教育岗位上。

1944年,以县人陈虞(国大代表,律师,绵竹三青团干事长,日本明志大学毕业)任董事长的校董会成立“绵竹私立立志中学”,校址设在大北街立善堂内(今绵竹仿古街原城区粮站),聘请苟象云先生为首任校长。苟先生毕业于成都外国语专科学校,三十年代曾任绵竹中学教导主任。立志中学的教学室、办公室、师生寝室和操场都是利用原庙宇的殿堂、过道和院坝等,因陋就简,稍微拦隔一下就投入使用。全校共计4个班,修业3年,课程开设均与当时普通中学一样。1950年2月,为纪念我县革命烈士王干青先生,遂将该“私立立志中学”改名为“绵竹私立干青中学”,1950年4月合并于“绵竹中学”。

民国时期绵竹各乡均设有小学校,县城所在地中城镇(今剑南镇)设有3所小学供适龄孩子上学。

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21世纪的绵竹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仅有完备的教育体系,而且从幼儿启蒙到高中教育覆盖了整个绵竹区域。现如今还有了大学城,天一学院、四川传媒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已经入驻绵竹,从绵竹也走出了许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回望历史,我们的先辈虽地处偏僻,但对教育执着追求的精神,留给我们的是一笔丰厚历史的财富。

参考资料

《绵竹县志》(上、中、下册)黄尚毅、田明理主编1919年版《绵竹文史资料选辑》(绵竹政协主编1981—1995年)

拍摄于1948年的绵竹师范学生毕业照。

绵竹地处川西北九顶山下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区位封闭,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交通都十分不便,然而在清末民初的时期,绵竹教育状况却在周边地区独树一帜,令人刮目相看。不少本土学子走出家门去到成都、重庆甚至更远的地方求学,而县之先贤也在各乡创办各类初等小学堂。

据《绵竹县志》(黄尚毅、田明理编著,1919年版)记载,仅自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至1911年(宣统三年)这7年中,绵竹就成立了132所初等小学堂,在这期间还办了师范学堂、女子学堂及桑蚕讲习所。民国成立后,改学堂为学校,受新政的冲击绵竹新学与办学的氛围也愈浓厚。教育先贤高瞻远瞩,造福桑梓。

近日,我与绵竹教育先辈章璞先生的孙子、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章肇方谈论到他爷爷那年代绵竹的教育状况时,萌发了要把绵竹当年的教育情况根据现有掌握的资料作一番梳理,供读者参考的思路。

□王兴庭

1

绵竹母子留学日本学成后回家乡兴学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绵竹东北乡人王家媛同儿子张骏东渡日本留学,王家媛在日本学医术,张骏在早稻田大学学法律,这一对母子开创了绵竹人留学之先例。在这期间绵竹去日留学也盛极一时,据资料可查的就有25人。学成回县后,王家媛在当地节孝祠设立“卫脚会”,这是绵竹有组织地宣传放脚的开始,开一时风气之先。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家媛又出资创办女子学堂一所,学生20余人,嗣后人数增加,此为县女学的开始,也是我县现代教育的雏形。1921年,王家媛与儿子张骏在绵竹首创“红十字医院”,开西式医疗之先例,比基督教牧师英国人、医学博士路景云(译音)建立仁泽医院(今绵竹市人民医院前身)还要早两年。1928年,由基督教会神职人员路景云夫妇、牛津大学医学博士罗约翰、护病专家齐教士创建了绵竹第一所护士学校,齐教士任校长,以英国南丁格尔护士校为模式,学习课程接受中华护士会的教学安排,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考试为国文、数学、英语三科。录取后试读三月,试读期满合格者即为正式学生,学制四年。

2

创立绵竹县初级中学开川西北地区之先河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县举人黄尚毅在时任知县田明理的支持下,在县城东外原紫岩书院旧址创立“绵竹县初级中学”,开川西北地区创办中学之先河,也为我县现代教育之开端,初期招收三至四个班,为本县初小毕业生,早期开设有国文、数学、英语、体育。后随师资增设,又新开物理、化学、历史、美术等课程。1947年初,基督教圣公会牧师英国人马克遂夫妇来到绵竹福音堂,后被绵竹县立初级中学聘为英语老师,这也是绵竹中学第一位外籍老师。岁月变迁传承至今,“绵竹中学”至此该校办学已110周年。继首任校长黄尚毅之后,1924年在北师大取得硕士学位的绵竹人章璞、武汉大学毕业的绵竹富新乡人李正英等分别在民国时期担任绵竹中学校长。1942年,绵竹中学设立高中教学,满足了本县学子晋升学习的需要,同时也吸引了当时周边县城,如安县、什邡、广汉等地的学子在绵竹中学学习。

3

创办职校、女校、师范校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1914年,绵竹设立乙种工业学校,为政府公办,校址在县城小西门外祥符寺五观堂(当时的学堂或学校大都是利用寺庙或会馆为办学地点),这也是我县最早的职业教育学校,首任校长张先声。招收小学毕业生,修业年限3年,采用半工半读。课程设置修身、国文、数学、理科、英语、历史、地理、图画、体操一类学科,技艺方面有机织法、染色法。学校有织布机、提花机,多架纺车都是木竹制品。学生在校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而且也学会了一门技术,在当时也算响当当的人才了。1928年,乙种工业学校停办。

“绵竹县立女子初级中学”(简称女中校),创办于1930年,该校是在办起了县中校(绵竹县立初级中学)之后,为进一步解决女子升学难的问题而办起来的,当时设在大西街县立女子小学内,校长由县中校长黄尚毅兼任。几经风雨变迁,1953年女子中学迁入南轩祠(今南轩中学),至1956年改“绵竹县初级中学”,男女学生兼招,女子中学完成历史使命。

“绵竹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创建于1943年2月,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阶段,而当时一般县的教师队伍的确质量欠佳,缺乏科学知识和先进教学方法,特别是农村的私塾多于官办学校,很不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和要求。为有利抗战,当时四川省政府教育厅通令各县开办乡村简易师范学校,绵竹简易师范学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校址系用县幼稚园的半边院落(今绵竹中心广场旁原教育局位置),招收初小毕业生,学习时间分三年、四年。所学学科有国文、数学、植物、动物、历史、地理、化学、物理、公民、生理卫生、音乐、图画、体育。专业课程有:教育概论、教育心里、教育原理、教育行政、教育检测等,毕业后到乡村学校任教。首任校长由时任绵竹县长周宪民兼任,9月由县人王秀刚接任,后由詹树伦、李治鑫、詹树高分别担任校长,至1950年2月停办,7年间为我县培养了不少的优秀教师。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仍有当年简师毕业的学生在教育岗位上。

1944年,以县人陈虞(国大代表,律师,绵竹三青团干事长,日本明志大学毕业)任董事长的校董会成立“绵竹私立立志中学”,校址设在大北街立善堂内(今绵竹仿古街原城区粮站),聘请苟象云先生为首任校长。苟先生毕业于成都外国语专科学校,三十年代曾任绵竹中学教导主任。立志中学的教学室、办公室、师生寝室和操场都是利用原庙宇的殿堂、过道和院坝等,因陋就简,稍微拦隔一下就投入使用。全校共计4个班,修业3年,课程开设均与当时普通中学一样。1950年2月,为纪念我县革命烈士王干青先生,遂将该“私立立志中学”改名为“绵竹私立干青中学”,1950年4月合并于“绵竹中学”。

民国时期绵竹各乡均设有小学校,县城所在地中城镇(今剑南镇)设有3所小学供适龄孩子上学。

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21世纪的绵竹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仅有完备的教育体系,而且从幼儿启蒙到高中教育覆盖了整个绵竹区域。现如今还有了大学城,天一学院、四川传媒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已经入驻绵竹,从绵竹也走出了许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回望历史,我们的先辈虽地处偏僻,但对教育执着追求的精神,留给我们的是一笔丰厚历史的财富。

参考资料

《绵竹县志》(上、中、下册)黄尚毅、田明理主编1919年版《绵竹文史资料选辑》(绵竹政协主编1981—1995年)

新闻推荐

让老兵早日魂归故里 急寻绵竹抗战烈士黄宗清家人

近日,河南省南召县云阳镇境内发现一处抗战烈士墓地遗址,当地政府和志愿者清理出部分烈士遗骸和多块墓碑,其中一块墓碑上镌刻...

绵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晚清民国时期的绵竹教育)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