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新闻 广汉新闻 什邡新闻 绵竹新闻 中江新闻 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德阳新闻 > 正文

3年1个亿 风电“黑马”的崛起历程

来源:成都商报 2013-03-22 12:18   https://www.yybnet.net/

核心

提示

2010年,阜特科技继续在全国各地扩张市场的同时,悄悄将工作重心回归总部成都,花大力气练起了“内功”。

而成都高新区为帮助区内软件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从2009年开始扶持部分企业进行美国的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认证,以提升软件企业的开发流程化和质量管理标准。阜特科技成为首批获得扶持的企业之一。

天府创业故事汇

联合主办:

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

成都高新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每日经济新闻》《成都商报》

地处风力资源并不发达的内陆腹地,成都高新区一家创业企业成都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阜特科技)却在短短数年内突破国外风电巨头垄断重围,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这匹风电“黑马”从一个咖啡厅临时改造而成的厂房起家,目前,其自主研发生产的风电机组的主控系统,为公司带来上亿元的年收入。

如今,阜特科技以成都为“心脏”,打破国外厂商的垄断,把自主研发的产品装进国内40多个风电场的风机上,成为国内最早实现风电大规模商用的独立运营商。

首战告捷 紧跟市场进军风电主控

阜特科技厂房里存放的一个“黑箱子”———首套风电机组主控系统样机,见证了这家公司创业起步的峥嵘岁月。

2005年,我国第一部针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专门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张宇行(现为阜特科技总经理)及创业伙伴苗强(现为阜特技术总监)敏锐察觉到了新能源领域的潜在发展机遇,将目光瞄向了风电系统研发制造。2007年12月,张宇行和苗强带领一支7人团队,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推出其自主研发的首套风电机组主控系统。

彼时,国内风电市场大多采用欧洲的技术设备,但随着近年来风电需求的猛增,欧洲风电设备无论是从规模、技术及维护服务上都难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一些整机厂正有意寻找国内的主控系统供应商。张宇行团队研发的产品引起了一家整机厂———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汽轮机公司)的关注,对方是国内风电行业巨头,经过反复接触,东方汽轮机公司答应等他们的产品研制出来后,可以拿到吉林大安风场进行实验试运行。

张宇行团队小心翼翼地带着他们的首套产品,奔赴东北,在零下20多度的环境里,3位技术人员爬上70多米高的风塔安装设备,到塔顶后,手已冰冷得毫无知觉,团队人员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第3张纪念照片后,就因温度过低没电了……“黑箱子”却最终平稳运行。经过风场近一周时间的运行测试,“黑箱子”获得风场业主的首肯。

“很兴奋,一点都不觉得辛苦。”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苗强激动地说,虽然后来到过多个风场,安装过无数次的设备,但那年的“第一次”成为张宇行团队成员永恒的记忆。而此时,阜特科技尚未正式成立。

客户已有意向交给张宇行团队一笔订单,但这个创业团队连厂房尚无着落。在得知张宇行团队的困境后,时任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主任的林涛当即决定,把创业园内一块准备用来开咖啡厅的场地“借”给他们,并且组织人员连夜加班,帮助他们把它改装成300平方米的厂房。

2008年1月31日,谐音“Forward”(意为“向前”)的成都阜特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高新区正式注册成立。办完手续后,张宇行立即赶赴客户处,签订了首笔订单。彼时,国内风电市场刚刚“点燃”,公司预计当年实现100套设备的销售。但当天晚些时候,苗强接到了张宇行的电话,传来的消息是:首笔订单签了200套设备、总值约4000万元!

并网成功 历练团队开启大规模商用

首套设备调试成功、首笔订单到手,只是跨出的第一步,新成立的阜特科技十分清楚,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接受下一个更大的考验———并网成功、实现大规模商用。

艰苦的创业奋斗经历,磨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2008年5月11日,阜特科技的员工通宵加班,进行设备发货前的调试;次日,发货送往四川德阳客户处,在返程中,张宇行感到了车胎的猛烈震动,后来下车才知道地震了。厂房里的不少石棉瓦都震落了下来。危急关头过后,客户便组织阜特科技的人员到德阳加班生产。客户的敬业、信任,让他们大为感动,在厂房柜子上摞上三个矿泉水瓶,作为简易地震预警设施,便开工了。而在成都,阜特科技的厂房里,高新区也迅速组织人员帮助企业清理场地。在余震不断的艰苦条件下,各方共同努力克服艰难,坚持生产。

2008年10月18日,在甘肃捡柴塘风场,阜特科技第一批33台1.5兆瓦级风机主控系统顺利运行,完成风机与电网并网。作为当地的第一个风电项目,当地政府予以了高度重视,媒体“长枪短炮”早已支起,等待着风机“转起来”。阜特科技的技术人员最终通过7个小时的连续调试,提早完成需要两天时间完成的工作,最终“首战告捷”,取得了客户的深度信赖。随后,阜特科技又逐步上马2.0兆瓦级、3.0兆瓦级风机主控系统项目。

“1.5兆瓦级风电机组主控系统”自2008年开始自主研发并最终取得成功,成为国内首个本土研发并批量生产的创新项目,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打破了国外风电巨头在技术上的垄断。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主控系统的研发及应用”由于技术、成本优势,为客户每年节约30%直接成本和80%间接成本,为产值上千台的主机厂节约成本上亿元。2010年,该项目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获得成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修炼内功

完善研发体系

提升竞争力

风电机组的主控系统大规模商用的实现,标志着这家创业公司向企业化经营的时代迈进。然而,这对阜特科技提出了新的挑战:创业早期,可以靠着团队的拼搏努力开发一两款产品抢占先机,进而在市场立足。但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这种“作坊式”的生产模式难以为继。一方面,国外对手调低价格,并且仍然在技术上占有一定优势;另一方面,国内外同行也开始推出同类产品,你追我赶。

“不创新就没有出路!”阜特科技上下清醒地意识到,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必须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抢在对手前推出更优秀的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010年,阜特科技继续在全国各地扩张市场的同时,悄悄将工作重心回归总部成都,花大力气练起了“内功”。

而成都高新区为帮助区内软件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从2009年开始扶持部分企业进行美国的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认证,以提升软件企业的开发流程化和质量管理标准。阜特科技成为首批获得扶持的企业之一。阜特科技投入大量精力改造完善研发体系,开发了专门的管理程序,调整了内部组织结构工具,最终通过了CMMI三级认证。

张宇行如此解读阜特科技的创新理念:通过大量投入创新,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率、较大的市场份额;进而有更多的钱投入创新,产生新的增长点,形成良性循环。

据悉,阜特科技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0%以上的费用用于研发,逐步扩大研发队伍规模。公司还成立了技术专家委员会,长期与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借助产学研的形式,将高校研发优势与企业在市场中的运营管理优势相结合,加快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

得益于研发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目前阜特科技每年均有一两款重要新产品推出,这使得该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阜特科技成立仅三年,年收入就突破1亿元大关。

成都商报记者 贺华玲

图片由阜特科技提供

新闻推荐

生意发展缺资金 农商银行“速捷贷”产品来帮你

成都农商银行小微融资专栏创业的过程总有激情和艰辛相伴,一旦遇到资金短缺难题,这股激情难免大打折扣。成都农商银行开发了“速捷贷”系列产品,专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简单、快捷的融资模式,解...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3年1个亿 风电“黑马”的崛起历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