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新闻 广汉新闻 什邡新闻 绵竹新闻 中江新闻 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德阳新闻 > 正文

德阳“较真”的老教师走了 生前志愿捐遗体 缴纳万元特殊党费

来源:成都商报 2015-01-17 21:40   https://www.yybnet.net/

刘道崇“较真”

为儿子改姓

感恩国家培养

刘道崇,1930年生,曾在部队当过文化教员,1952年,与同为文化教员的爱人姜树华在部队相识,1956年两人结婚,随后有了两个孩子。因为在辽宁出生,因此给他的两个儿子改为宁姓。大儿子宁刚坦言,父亲之所以为他们兄弟俩取名姓宁“因为他觉得,两个孩子都是党和国家培养的。”

12年前立下遗嘱

条条而来,便装而归,不要告别仪式,不要追悼会,走后不声张,也不拒绝送行,如要送行,应做到空手而来,鼓掌欢送,欢乐而归闪电式的结束。我将怀着对党、对祖国、对我们伟大民族、对我所有亲朋好友深深的爱而静静地、心满意足地回到人生原点。

刘道崇

2003年2月1日

1月14日凌晨,85岁的老教师刘道崇在德阳家中溘然辞世。得知刘老逝世的消息后,其学生、亲友自发从各地前来怀念逝者、慰问亲人。昨日,据其老伴姜树华介绍,半年前,刘道崇签下了遗体捐献志愿书;两个月前,有55年党龄的刘道崇向组织缴纳了1万元特殊党费。

没有鲜花,没有灵堂,没有追悼会,只有简短的告别仪式。亲友向遗体告别后,下午14时许,遗体被工作人员抬上车,德阳二中的门口,刘道崇生前的学生、同事和亲友在两旁夹道送行。车辆启动,阵阵掌声响起,车辆缓缓前行环绕二中一圈后,进入车流中……

姜树华说,刘道崇住了8次医院,住院期间都没有告诉过两个儿子。“就连他走了,我都是隔了6小时以后才通知儿子的。”

14日中午,刘道崇家客厅里,刘老夫妻金婚的照片旁,他们共同写下的一段文字,概括了两人的一生。“军中相识相伴,卸甲从教并肩;一生清苦平淡,心静如水坦然。”看着这些照片,想着不曾离开的老伴,姜树华又一次伤心落泪。姜树华清楚地记得,从恋爱开始到刘道崇的离去,两人一起度过了62年零5天。

“几十年来每一顿早饭都是由他来做的,他真的是一个好丈夫。”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姜树华哽咽了,就在刘道崇去世的前几天“他都快走不动了,我就说我来做早饭,但是他却说我照顾了他那么久,不想让我太累了,坚持要为我做早饭。”说起这些事,姜树华陷入了沉思,泪水又流了下来。

刘老师的最后两堂课

第一堂 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

据刘道崇的老伴儿姜树华老师回忆,2003年,刘道崇写遗愿时,就要求两个儿子签字同意,两个儿子没有签字。2014年年初,刘道崇得知可以捐献遗体后,毫不犹豫签下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并在遗愿上加上“遗体捐献”这一条。

后来老爷子急了,2014年3月26日,儿子宁刚、宁强只好按照他的意见在遗嘱上签字。“他不想自己给家人或社会增添麻烦。”虽然儿子有些不解,但还是尊重父亲的遗愿。

“在那个年代,刘老师认真给我们传授了很多知识。”一名年过六旬的老人介绍,他曾是刘老师教过的一名学生,多年来他都没忘记刘老师的教育之恩,此前他曾多次探望病重的刘老师。得知刘老师已离开人世,很多“老”学生悲痛万分,自发前来送别,“刘老师用捐献遗体,再次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备受感动。”

随后,刘道崇遗体经旌阳区红十字会捐献给医学院校用于医学研究。

第二堂 缴纳1万元特殊党费

因小脑萎缩,刘道崇身体状态每况愈下。2014年8月初,他找到学校领导,捐出了1万元特殊党费,称想再为国家做点贡献。

“他先是找到学校办公室,说要缴纳1万元党费。”该校办公室周主任介绍,听到这个消息,学校也不知道如何处理,然后学校联系了教育局和组织部。最终德阳市教育局组织干部科收取了这1万元党费。“因为他生病不方便,这笔钱是我们到他家去收的现金。”德阳市教育局组织干部科副科长刘航介绍,收取这笔钱后,教育局为他开具了收据,这笔钱已经上交上一级组织部门“到时候将给他家人提供正式收据。”

“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不求名,不求利。就在前几天他起不来床时,他还一再要求我们要按照他的遗愿办他的身后事,并且提出最后的心愿是能载着他的遗体从街上围绕着学校走一圈,不要打扰上课的学生。”刘道崇的儿子宁刚擦拭着眼角的泪水说,一切都按照刘道崇生前遗愿办,“作为子女,肯定支持父亲的做法。父亲平凡的举动也深深感染着我们。”

成都商报记者 王明平

新闻推荐

《中国好声音》跳票今年暑期周五档却更热闹了

暑期周五档的惨烈竞争来了,各大卫视拉开架势准备一决高下。仅仅在7月10日的周五档,就聚集了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三季、深圳卫视《极速前进》第二季、安徽卫视《星动亚洲》以及江苏卫视《真心...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德阳“较真”的老教师走了 生前志愿捐遗体 缴纳万元特殊党费)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