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玉霞 记者 杜晓鹏)“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子幺姑儿说闲话。” 来自旌阳区一幼的退休教师左孝珍,一边打着拍子一边用老德阳话念出这首童谣,亲切的乡音唤起了不少人的回忆。近日,在旌阳区语委办举办的德阳老城区地方方言语音发音人遴选活动中,来自旌阳区的蒋昌辉、左孝珍、苏心玉、陈坚、石贤玫成为最终的“德阳老城区方言发音人”。
2016年,旌阳区被确定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国家库建设工程首批建设地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程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为保护及保存地方语言文化,向社会提供语言资源和口头文化资源服务而启动的一项全国性工程,通过对调查点方言和地方普通话发音人进行纸笔记录、录音、摄像等方式,将采录的数据以数字化方式存入国家和省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永久保存。
为了将这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工程做好做实,6月中旬,区语委办不仅通过党政网、新闻媒体、市教育局官方网站和微信平台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还深入学校、街道社区、文艺团体座谈寻找符合条件、能说原汁原味德阳老城区方言的德阳发音人。
7月初,来自各机关、学校、企业、街道社区、文艺团体等行业的近40名选手进行了最终角逐。在初步遴选现场,他们均用本土方言按照要求念声韵调、词汇、短句和短文,并用方言讲谚语、歇后语和神话故事。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交流、信息传递、情感表达的载体,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它们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信息,如果不加保护,将是极大的损失。区语委办作为具体承办单位,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挑选出符合条件的发音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现已进入方言音频、视频录制阶段,其作品会作为档案永久收录于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
>>>相关链接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于2008年启动,以市、县(市)为单位,依照统一规范,采集当代中国语言的汉语方言、带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俗称“地方普通话”)以及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等有声资料,并进行科学整理和加工,长期保存,以便将来深入研究和有效地开发利用。
(通讯员 王玉霞 记者 杜晓鹏)“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子幺姑儿说闲话。” 来自旌阳区一幼的退休教师左孝珍,一边打着拍子一边用老德阳话念出这首童谣,亲切的乡音唤起了不少人的回忆。近日,在旌阳区语委办举办的德阳老城区地方方言语音发音人遴选活动中,来自旌阳区的蒋昌辉、左孝珍、苏心玉、陈坚、石贤玫成为最终的“德阳老城区方言发音人”。
2016年,旌阳区被确定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国家库建设工程首批建设地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程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为保护及保存地方语言文化,向社会提供语言资源和口头文化资源服务而启动的一项全国性工程,通过对调查点方言和地方普通话发音人进行纸笔记录、录音、摄像等方式,将采录的数据以数字化方式存入国家和省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永久保存。
为了将这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工程做好做实,6月中旬,区语委办不仅通过党政网、新闻媒体、市教育局官方网站和微信平台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还深入学校、街道社区、文艺团体座谈寻找符合条件、能说原汁原味德阳老城区方言的德阳发音人。
7月初,来自各机关、学校、企业、街道社区、文艺团体等行业的近40名选手进行了最终角逐。在初步遴选现场,他们均用本土方言按照要求念声韵调、词汇、短句和短文,并用方言讲谚语、歇后语和神话故事。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交流、信息传递、情感表达的载体,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它们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信息,如果不加保护,将是极大的损失。区语委办作为具体承办单位,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挑选出符合条件的发音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现已进入方言音频、视频录制阶段,其作品会作为档案永久收录于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
>>>相关链接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于2008年启动,以市、县(市)为单位,依照统一规范,采集当代中国语言的汉语方言、带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俗称“地方普通话”)以及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等有声资料,并进行科学整理和加工,长期保存,以便将来深入研究和有效地开发利用。
新闻推荐
德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通过检查验收 今年底前为农户颁证
(记者许江韵)记者从市农业部门获悉,截至上月底,德阳市6个县(市、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全面通过省专家组检查验收,其中5个县(市、区)获得优秀等次。据了解,德阳市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对农村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