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许“上庸长阙”遗存。
黄许镇位于德阳市区以北11公里,黄许镇曾经有一个高大上的名称“绵阳镇”,因绵阳河而得名,渡口的名字叫“绵阳渡”,这可是通往成都乃至京师的要道。
这个地方为什么叫黄许已经无据可考,但黄许镇曾经是晋代之前的“绵竹县”,三国时期,诸葛瞻父子战死绵竹,其墓葬就在黄许镇,现在绵竹诸葛庙诸葛瞻父子的坟墓是衣冠冢。
相传黄许原名叫“黄浒”,也曾经叫过“灵镇”,因为经常遭受水灾,于是原住民把镇中心移至高处,没有水患之忧后,就把”浒”字的三点水取消了,从此就叫“黄许”了。
汉高祖六年,巴蜀分治,西汉政府置广汉郡。于是黄许镇就成为“绵竹县”,直到东晋被废除,从此绵竹县在孝泉短暂停留后,最终移到现在的绵竹城。
行政级别决定地位,此后,黄许镇开始走向萧条。据记载,解放前黄许镇只有一家酱油铺,一家刨烟丝的小作坊。
幸好黄许盛产红糖,慢慢形成了西北地区红糖的集散地。西部各地的红糖贩子积聚黄许,红糖市场开始繁荣。
解放后,随着宝成铁路通车,黄许找到了一个就地取材的资源——“沙石”。黄许河道里的沙石质量非常好,干净,量大。当时有句谚语:“绵远一河水,黄许遍地金。”黄许沙石成为建筑公司的首选,尤其受到预制构件厂的青睐,因为黄许沙石不需要淘洗。
时至今日,黄许镇仍然留下了一些历史遗存。近年来在田野考古时,在黄许镇发现了古绵竹城的墙砖、瓦当,其中一块墙砖上就有“绵竹关”的字样。
今天的黄许镇还保留有不少川西民居,鳞次栉比可以连成一条古街。黄许镇还有德阳独一无二的汉阙遗存,由于石质坚硬,风化程度很低,上面的花纹字迹清晰,名为“上庸长阙”,现在黄许乡亲们一般叫它“汉高碑”。
今年4月,位于黄许镇的中欧班列德阳现代物流港正式开通启运,更多的“德阳造”将从这里走向世界。黄许由此成为德阳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自然可喜可贺,但更值得期待的是,黄许是否可以将遗存下来的川西民居打造成类似丽江古城的“川西民居文化街”、让千年积淀的人文底蕴重新绽放华彩呢?且拭目以待!
新闻推荐
一场泳池中的冲突,将两个家庭迅速卷入网络暴力的漩涡。8月20日晚,安颖彦一家三口到家附近的一游泳馆游泳。网络流传的监控...
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