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新闻 广汉新闻 什邡新闻 绵竹新闻 中江新闻 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什邡新闻 > 正文

生活变好了 服务改善了 ——重访汶川地震灾区见闻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2-03-01 09:25   https://www.yybnet.net/

□新华社记者 叶建平

走进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什邡市马祖村,村民史光芬正在村委会管理综合服务站里登记就业需求信息。“我们管这个服务站叫‘行政超市\’,啥事都能办,村民再也不用老往镇里、市里跑了。”史光芬说,“如今,干部的服务态度比以前更好了,村里大事小事都由我们说了算。”

这是记者近日重访汶川地震灾区时看到的一个场景。3年多过去了,汶川地震灾区不仅如期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而且各地通过创新社会管理,增强了政府服务能力,扩大了基层民主。

震后,灾区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记者驱车前往大山深处的什邡市红白镇峡马口村,震前需要近两小时,道路崎岖不平,每逢汛期,常因暴雨泥石流而断路;如今,一条“北京大道”直通大山,约一个小时就能到达。

走进60岁村民江春元的家,门口的灯笼、大红“喜”字格外喜庆。江春元震前因车祸失去右腿,地震将他家夷为平地。震后,在政府帮助下,他修起了新房,家中种了3亩多中药材,爱人平时参与修路、修电站。他拉着记者走进厨房:“这些米和油都是春节前民政部门送来的。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么关心,我们更要自力更生,把日子过好。”

发展特色产业更是政府带领百姓致富增收的好路子。记者在北川县曲山镇、擂鼓镇等地走访时看到,一座座羌族风情的小楼依山而建,枇杷树、梨树、李树郁郁葱葱,农家乐成为当地百姓致富增收的重要来源。曲山镇石椅村村主任陈华全说,他们震后组织了全村百姓发展农家乐,如今接待游客最多时每天可达千人。去年,全村旅游产业收入上千万,人均纯收入破万元,是地震之前的5倍。

震后的灾区,不仅群众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多彩。绵竹市不久前举办了第10届年画节,记者在现场看到,100名儿童相向而坐,他们手中的画笔随音乐翩然起舞,一幅幅年画跃然纸上。

生活改善了,文化繁荣了,管理还更科学了。绵竹市剑南镇玉马社区是由南京援建的小区,有6000多名居民,矛盾纷繁复杂。玉马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兴君说,震后,许多居民用帐篷来堆放杂物,影响社区美观和交通,政府想拆但“拆不动”。社区召开了议事会讨论决定拆除,并由居民代表去做群众的工作,使拆除工作顺利进行。

“还权与民使许多矛盾迎刃而解。”王兴君说,议事制度打破了长期以来村两委“代民作主”的惯性思维,让老百姓自己决定相关事务,不仅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更有利于提升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公信力。

新闻推荐

什邡市公安局常态化专业社会治安巡防成效显著

(张敦霜记者钟正有)今年以来,什邡市公安局按照德阳市局“主动警务战略”的要求,以构建动态化、立体化、网格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目标,采取有效举措,建立健全常态化的专业社会治安巡防新模式,提升了街...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生活变好了 服务改善了 ——重访汶川地震灾区见闻)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