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雪黎 王域西
春节刚过,周后成和社员们早早来到合作社的菜地里,拨土下苗,浇水施肥,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所在的什邡市禹香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承包了690亩土地,种植青菜、辣椒、大蒜、生姜等。去年5月9日,合作社成功完成了德阳首例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获得了100万元贷款,资金不再是问题,剩下的就是“专心忙碌,等待收获”了。
什邡是全省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县,在成功发放德阳首例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的同时,还通过三项举措建立风险保障与分担机制,积极助推农业发展。
身为全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的德阳,历来有“敢为人先”的气魄。2014年,德阳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推进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亮点聚焦
农村改革锁定24项重点
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改革之路,一直是德阳实践深化改革的重头戏。2014年10月,《德阳市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正式出台,锁定24项主要改革任务和工作重点。
为了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什邡在农村土地流转收益贷款改革探索中,推出多项措施,建立风险保障与分担机制,包括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300万元、出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和实施农业保险等。
改革焕发活力。在完成首笔贷款后,去年10月30日,什邡又成功地向另一家专业合作社发放了第二笔贷款。什邡市农委主任袁海说,目前什邡市共有166家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随着这项探索日趋成熟,农村土地利用将更为集中高效。
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只是农村深化改革的一部分。2014年,德阳坚持试点先行,多项改革取得新进展。
农村制度改革方面,德阳全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林权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市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也已经建立,建成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14个,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6万亩。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方面,2014年,德阳市级及其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15家,农民合作社达到1928个,已注册登记家庭农场68户。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方面,2014年,德阳共安排1200万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新建、改造提升幸福美丽新村50个、新村聚居点160个、新农村综合体6个,新建农村住房14680户,为农村深化改革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德阳市委农工办主任许安林说:“今年,德阳将充分尊重和发扬基层干部群众的创新精神,总结、提炼、推广新萌芽于基层的改革举措,确保各项改革部署落到实处,努力走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前列。”
全景扫描
多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无疑是2014年德阳发展实践的主题词之一。
早在年初,德阳即出台了《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德阳深化改革“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制定责任分工方案和《2014年工作要点》,明确了13个方面59大项改革任务,并结合德阳实际,成立了16个改革专项小组,组长全部由市领导担任,先后组织开展了22个重点改革领域课题调研。
这一年,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德阳还深入实施全市“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大力弘扬“厚德务实,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德阳精神,积极探索全面深化改革,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年内启动改革事项200多项。
其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等省级以上改革试点38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6项试点被列为国家级试点。
梳理德阳深化改革实践,亮点纷呈:中江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全省典型;331个村(社区)开展“幸福美丽乡村(社区)文化院坝”试点的“德阳经验”在全省推广;探索建立党风廉政建设“两责任、两为主、两覆盖”机制,得到省级部门肯定。
同时,“12345”为民服务平台、公开行政权力清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制度、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省级人才优先发展实验区建设、教师县管校用、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平安中国示范区建设、主动警务战略、“法律七进”等20多项改革事项走在全省前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雪黎)近日,全省智慧社区2015年试点名单出炉,首批共10个社区,什邡市冰川镇场镇社区和马祖镇京什社区入围。智慧社区将建成什么样?什邡市马祖镇京什社区党支部书记石坤建表示,智慧社区是以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