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棚(中)在田间观察川芎长势。
文/图 本报记者 曾征
“不好意思!这段时间,我们村里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什邡市2014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正在推进,田头事情比较多!”日前,记者来到什邡市隐峰镇寿增村村委会,该村“第一书记”王棚刚刚从田间匆匆赶回,额间还布着一层薄汗。
今年29岁的王棚是什邡市委组织部选派驻村的一名“第一书记”。“我只是想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留下足迹。”王棚没有用豪言壮语来表示决心,而是用行动诠释“第一书记”的责任与使命。
“民情记事簿”上记实事
对于当过大学生村官的王棚来说,基层工作并不是那么难。刚到寿增村,王棚第一时间就向当地村干部了解村上的基本情况,详细记录下各村组的实际困难,收集村民的意见。
一双球鞋、一本民情记事簿是王棚走村入户的“标准配置”。“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群众看。”王棚告诉记者,他刚到村上的时候,得知7组有几户农户一直不愿意缴纳农水费,村组干部上门多次催促都无用。“我就到这些农户家中,听大家摆原因,其实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村民就是需要你能坐下来倾听,让他们觉得你确实在想办法帮他们解决问题。” (紧转第二版)
王棚(中)在田间观察川芎长势。
文/图 本报记者 曾征
“不好意思!这段时间,我们村里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什邡市2014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正在推进,田头事情比较多!”日前,记者来到什邡市隐峰镇寿增村村委会,该村“第一书记”王棚刚刚从田间匆匆赶回,额间还布着一层薄汗。
今年29岁的王棚是什邡市委组织部选派驻村的一名“第一书记”。“我只是想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留下足迹。”王棚没有用豪言壮语来表示决心,而是用行动诠释“第一书记”的责任与使命。
“民情记事簿”上记实事
对于当过大学生村官的王棚来说,基层工作并不是那么难。刚到寿增村,王棚第一时间就向当地村干部了解村上的基本情况,详细记录下各村组的实际困难,收集村民的意见。
一双球鞋、一本民情记事簿是王棚走村入户的“标准配置”。“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群众看。”王棚告诉记者,他刚到村上的时候,得知7组有几户农户一直不愿意缴纳农水费,村组干部上门多次催促都无用。“我就到这些农户家中,听大家摆原因,其实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村民就是需要你能坐下来倾听,让他们觉得你确实在想办法帮他们解决问题。” (紧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谢谢,这份新年礼物非常有意义。”1月1日,什邡市民袁胜明(图右)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2016年第一期《德阳日报》。据了解,什邡市大力开展“党报党刊进我家”赠阅活动,让更多的老百姓在第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