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市有个师古村。据说这个村的名字,与一个名叫张宗法的人有关。
张宗法,字师古,号未了翁,清代农艺师,出生在什邡一个以耕读为业的书香人家。由于时运不济,科场不顺,张宗法感到十分落寞。万般无奈之下,他含泪放弃科考,靠耕种几十亩薄田,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在耕作实践中,张宗法体察到农民的辛劳和疾苦,便立志要为农民写一本指引“脱贫”的书。于是,他细心总结耕作技术,精心阅读《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古代农学著作,并从中吸取思想养料。他还写了一幅座右铭,“与鸟兽同其休息,与草木共其春秋。”
张宗法夜以继日,精心写作,终于在乾隆二十五年写成了《三农记》。
《三农记》全二十四卷,一至五卷写天时地利,六卷写灾害、备荒和救荒,七至十八卷分述各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十九卷至二十卷谈畜牧兽医,二十一卷至二十四卷谈农村习俗杂事和农产品加工。在论及作物栽培技术时,《三农记》很强调因地制宜,不违农时,还大胆地把老农的意见写进书里,与圣人、宿儒平起平坐。由于内容丰富且有实用价值,张宗法的《三农记》成了“千古农家不可无”的宝典。
如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图书馆里还珍藏着《三农记》。在国内,国家图书馆及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里也珍藏有此书。为纪念张宗法,1980年,当地将其家乡(原民主公社一大队)命名为师古大队,之后,这里又改名为师古村。
本报记者 雷倢 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伟)“秋风”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什邡市公安局元石派出近期成功捣毁一隐藏在茶馆内的卖淫窝点。元石派出所民警在...
什邡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什邡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