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鱼河边,村民又能钓鱼了。
“阳光正好,甘蔗甜美,我在白鱼河等你。”这两天,正是新鲜甘蔗上市的时节。在什邡市双盛镇白鱼河畔,成片的甘蔗林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去年3月,什邡市吹响了“向黑臭水体宣战”的号角,全面实施河道景观改造与美化。“白鱼河整治演绎了‘黑水变景区’又一生态环保的成功典范。”双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邢凯说,让“黑臭水”脱胎换骨变“水清波潋滟”,白鱼河正打造乡村版活水公园,今后这里不仅是沿岸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还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新引擎。
多方整治黑臭水体见成效
初冬的早晨,空气格外新鲜,鱼儿在清澈的溪水中游弋。“河水变清了,我们又能钓鱼了。”双盛镇白鱼河村12组村民高兴健怎么也没想到,家门口的黑臭水沟摇身一变又回到了孩童时代的白清河流,“美丽的白鱼河回来了!”
什邡白鱼河是石亭江支流,属沱江流域上游水系,河流全长约15.97公里,贯穿马祖镇、双盛镇、禾丰镇。前些年,由于白鱼河沿线生活垃圾和养殖污染物无序排放,河内基本都是沿线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很多白色垃圾堆积在河道内,加上河底淤积的烂泥,每到夏季经过河边,都会闻到阵阵臭味,导致白鱼河流域生态“黯然失色”,成为黑臭水体。
2017年3月,什邡市将贯穿双盛镇的白鱼河作为整治黑臭水体的重点项目之一。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白鱼河完成了黑臭水体全面清除。双盛镇是一个化工重镇,面对环境治理的巨大难题,该镇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维护巩固治理成果,双盛镇探索建立了“1+10”工作机制,发动1名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联系10户群众,对境内5.6公里实行分段管理维护。去年以来,双盛镇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一律该停产的停产,该取缔的取缔,决不手软。针对白鱼河沿河两岸畜禽养殖和乡镇生活污水排入问题,一方面大力实施畜禽禁养工作,河道沿线200米范围内禁修一切养殖场,并严禁生活、生产污水直排入河;另一方面成立了青年突击队、党员突击队,对白鱼河河道开展清淤、治污行动。此外,该镇还统筹安排,成立了以镇机关干部、村两委、义务宣传员等多级联动的环保宣传队,从周一到周末,从白天到黑夜,深入村庄农田、走家入户进行环保宣传。通过宣传,群众主动树立起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
在推进白鱼河黑臭水体项目治理中,什邡市还探索出“四建四禁、控源头”“一清一引、除污淤”“一长一制、保长效”的立体综合治理模式,先后完成工业废水综合治理11家、建设污水净化设施3处、搬迁(关闭)养殖户13家、清除淤泥近68000立方米,全面落实河长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良好生态激活农村新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激活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实现生态与经济共赢,白鱼河正在不断探索中。
近日,记者走进什邡双盛镇,漫步在清水长流的白鱼河边,甘蔗的清香甘甜扑面而来。如今的白鱼河经过整治后,不仅水清了,河岸边也打造成绿色景观带,走过河边小径,可在亭内小憩,也可静静地看水流听水声。
“白鱼河的水变清了,我们的甘蔗也好卖了。”看着身边一个个可喜变化,双盛镇白鱼河村19组村民刘苹难掩内心的喜悦。如今的白鱼河告别了以往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现象,河边种植的甘蔗多汁又甘甜,大受游客欢迎,今年她家种植的30亩甘蔗完全不愁销路,“周末天气好的时候,我们都忙不过来,很多游客自己下田动手拔甘蔗。”
“水美,白鱼河的未来才能更美。”邢凯介绍称,白鱼河黑臭水体项目治理是“污水治理、河长制、全民环保”共建共治的成功实践,是探索乡村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的“多赢模式”。白鱼河河流水质的改变,也让当地政府看到了白鱼河畔得天独厚的乡村游潜力,目前,沿河的骑行道正在打造之中,下一步,政府还将带动周边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业。
文/图本报记者秦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兰)日前,2018年度四川省“最美家庭”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德阳市7个家庭榜上有名,还有3个家庭获得全省“最美家庭”...
什邡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什邡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