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新闻 广汉新闻 什邡新闻 绵竹新闻 中江新闻 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中江新闻 > 正文

清明假期 全市45万人次祭扫

来源:德阳日报 2012-04-05 03:55   https://www.yybnet.net/

3版

本报记者 林涛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到一年清明时。每年清明期间,人们都要祭祖、扫墓,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据市民政部门统计,今年清明节期间全市有45万余人次前往纪念堂及各墓区进行祭扫活动,比去年增长30%。

今年清明节,德阳市民政部门制定了“惠民、绿色、人文”为主题的活动方案,要求各相关单位围绕主题,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完善各项保障措施,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

“身后关怀”政策惠及于民

4月2日,记者在市民政局了解到,从今年1月1日开始,市区城乡居民全部享受基本丧葬费全免的惠民政策。这是德阳市民政部门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践行“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科学发展宗旨,切实减轻群众办丧负担,实施的一项惠民新举措。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陈太连告诉记者,今年施行的《德阳市惠民殡葬保障制度实施暂行办法》规定,户籍地在旌阳区和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的所有居民可享受殡葬费全免政策,费用包括遗体接运、存放、火化等共计860元。什邡市、中江县、罗江县惠民殡葬政策已制定完毕,广汉市惠民殡葬政策保障针对低收入群众。到今年9月底,惠民殡葬政策将覆盖全市所有低收入群众。除此之外,全市殡葬服务机构还将推出一系列的惠民殡葬措施。例如龙井公墓每年推出30个左右的树葬点供农村五保户免费使用,申请人凭旌阳区或经开区出具的相关证明即可办理,德阳市殡仪馆还将免费寄存骨灰,并且向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对象免费赠送骨灰盒。

鲜花祭祀成风尚

4月3日,记者在龙井公墓见到,墓区路上绵延着手捧鲜花前去扫墓的人群,鲜花、树苗等低碳文明的祭奠方式,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市民的选择。

轻扫故人墓前的尘土,献上鲜花,再默哀致意几分钟,祭祀仪式虽然简单,但是对于已故亲人的哀思之情却至深无比。市民孙大爷来为去世的老伴扫墓,今年是他老伴的第二个祭日,他还无法从悲痛中走出。老人手中捧着的一大束红色的杜鹃花格外显眼,“岁数大的人去世后,家里人喜欢买些红色的花,这叫‘喜丧\’。” 孙大爷说。

龙井公墓负责人介绍说,现在我们提倡低碳祭扫、文明祭扫,希望广大祭扫群众,少买香蜡钱纸,多用鲜花。为了方便广大祭扫群众,我们在公墓内设置了多个便民服务点,向市民提供成本价鲜花和祭祀用品。墓区禁止扫墓者带塑料花入园,但是如果有市民不知情而带了塑料花入园的话,可以在便民服务点换成两盆鲜花。

网上祭祀受欢迎

一些长期奔波在外的人们无法亲自前往墓地扫墓,于是,网络祭祀渐渐成为这部分人寄托哀思的一种方式。他们通过在“网络陵园”祭奠逝去的亲人,在虚拟的世界里寄托对亲人真实的思念。

打开四川殡葬网的天堂社区,记者看到丝丝细雨、朵朵白花在绿色背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肃穆。在这里,市民可以通过点击的方式,向逝者敬献花篮和花束,并进行网上祭扫。随着清明节的临近,该网站的点击量已经逐渐提升。在德阳工作的张先生,今年在天堂社区为故去的亲人建立了纪念馆,清明节在网上纪念馆发文祭祀亲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我家在巴中,由于工作原因,清明不能回家,建个网上纪念馆祭奠很方便。祭奠无关方式,贵在心意。”张先生说。

市民政部门提示,清明节很多人选择烧纸钱、点蜡烛等传统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思念,这样并不环保。在网上送上一束花、写下一段话,一样能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特别是常年在外工作,清明假期不能回家到墓前祭奠的人,通过网上祭祀,表达自己的心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新闻推荐

中江县人民医院 扎实推进“作风转变年”活动

活动推进会现场。(实习记者赵叶记者张进才)4月10日,中江县人民医院召开“作风转变年”活动推进会,将“作风转变年”活动推向新的高潮。会上,该院就市委第三督导组检查考评工作情况作了通报,并围绕“作...

相关新闻:
她用真情传递爱2012-04-10 03:54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清明假期 全市45万人次祭扫)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