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 夏津新闻 平原新闻 齐河新闻 临邑新闻 庆云新闻 宁津新闻 禹城新闻 乐陵新闻 武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德州市 > 乐陵新闻 > 正文

厚积薄发 顶天立地,厚积薄发 顶天立地

来源:德州日报 2015-05-08 16:25   https://www.yybnet.net/

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

经过20年的发展,德州市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规模急剧膨胀, 2014年企业个数、企业资产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1995年的2.7倍、39.6倍和144.8倍,居全市八大产业集群第二位,并涌现出飞达集团、扒鸡集团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和一批省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目前,以骨干企业(集团)为龙头,以园区为依托,在全市范围内已形成有较大影响的九个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2014年,九个产业基地主营业务收入合计达到1200亿元。

●德州市先后被授予“中国扒鸡之乡”“金丝小枣之乡”“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实木家具之乡”“中国食品馅料城”“中国辣椒城”等一系列国字称号。

●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2个,培育出“古贝春”“发达”“禹王”等著名商标、知名品牌。

●与20多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所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建立了80多处技术研发平台。

●拥有古贝春、中椒英潮、鼎力枣业、飞达集团、中谷淀粉等一批省级技术中心。

生物产业

1993年6月,禹城福田木糖醇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德州市生物产业从此起步。1997年,禹城年产1000吨木糖醇项目建成,生物技术产业在德州市的规模再上一个新台阶。到2004年,禹城以“三糖一药”为龙头,已经成为全国的功能糖生产基地,并在2005年被中国轻工联合会授予“中国功能糖城”称号。同样在2005年,禹城企业“三糖”及衍生产品的生产能力达到了25万吨,居于世界之首。到2007年,全市生物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 2010年1月,德州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称号,是首批62个示范基地中唯一的生物产业基地。此时,禹城市的功能糖综合产能已达110万吨,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7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35%。

目前,德州市生物技术产业已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检测机构数量36家,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课题、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等80余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级科技奖项15项。拥有10个国家级新产品,4项填补国内空白,同时,主持制定和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4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4项。

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生物技术企业94家,销售收入过50亿的企业5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17.83亿元,是1993年的3836倍,利税总额56.48亿元,是1993年的841倍。

纺织服装产业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德州市就积极依托棉花资源,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特别是2001年入世后,纺织服装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德州市纺织服装行业已经形成了涵盖化纤、棉纺织、毛纺织、印染、针织、服装、家纺、纺织机械、纺织器材及产业用纺织品等行业小类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2014年,全市纺织服装行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达到807.11亿元、81.59亿元、43.26亿元,并有9家企业进入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4家企业进入中国棉纺织企业100强,2家企业进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企业100强。夏津县获评“中国棉纺织名城”,陵城区荣获“中国产业用纺织材料名城”、禹城市荣获“中国半精纺毛纱名城”等称号。

新材料产业

1995年撤地建市以来,德州市新材料产业由小到大,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截至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已达223家,主营业务收入476.5亿元,实现利税52.5亿元,实现利润30.1亿元。

科技投入是新材料企业迅速崛起的核心动力。经过20年发展,全市新材料企业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占全市工业领域的29%,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占全市的21%。依托这些平台,德州市企业在新型建筑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新型焊接材料、先进陶瓷、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均取得较大突破。

目前,德州市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以土工用纺织材料、碳(炭)素材料、复合材料、碳纤维材料等为代表的4大产业集群。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

近年来,德州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2014年德州市该产业规上企业已增至18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2亿元,在德州市四大战略新兴产业中居首位,占八大产业总额的8.7%。

新能源利用领域

太阳能光热利用产业——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拥有皇明、奇威特等龙头企业,特别是德州市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年产销量达2000多万平方米,占全国使用量的16%。

太阳能光伏利用产业——德州市目前拥有皇明、中节能、汉能等重点企业,主要产品有单晶硅材料及辅料、太阳能光伏电池和光伏发电系统等。

生物质能利用——全市现有各类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企业15家。其中,禹城龙力公司已经形成年产6万吨纤维素燃料乙醇生产能力。

节能环保装备领域

地源热泵——全市逐步形成了以中大贝莱特、亚太、奇威特、格瑞德等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地源热泵空调机组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10%,稳居行业前三位,全省第一位。

压滤机——全市现有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中大压滤机有限公司等以污泥处理压滤机为主导产品的企业20余家,配套企业10余家

除尘环保类设备——德州市以奥博公司为龙头的多家除尘环保类生产企业逐步壮大,产品受到市场广泛好评。

水处理设备——国信环境系统有限公司、艾荷过滤设备有限公司等德州市企业,可年产超滤和微滤膜50万平方米,年可承担净化水、污水及中水回用系统工程项目30余项。

风电装备——德州市已拥有以通裕集团为龙头的从事风电零部件生产企业10余家,通裕集团自主研发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主轴填补国内空白。

化工产业

化学工业一直是德州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撤地建市后,德州市化工行业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强化企业管理,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积极调整产业发展布局,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截至2014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已达333家,产品覆盖了煤化工、石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和医药化工等领域,拥有合成尿素、醋酸等近1000个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200亿元,其实现的利税、利润分别是1995年的88.4倍和64.8倍。同时,尿素、染料及颜料、烧碱、聚氯乙烯、原油综合加工能力,分别是1995年的14.3倍、9.5倍、40倍、40倍、92.3倍,优势产品DMF的产能更是亚洲第一。

通过多年的发展,德州市各地,现已形成德城区绿色盐化工产业基地、乐陵市精细化工产业基地、齐河县新型煤焦化产业基地、临邑县特色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平原县生态化工产业基地、运河开发区新型煤基化工产业基地等6个特色化工产业基地。 2014年,6个产业基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85亿元,实现利税54.2亿元,利润30.2亿元。

装备制造产业

德州市装备制造产业虽起步较早,但直到1995年撤地设市,产业总体规模仍然较小。撤地设市20年,全市装备制造产业整体规模和技术水平均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已成为德州市较为强势的支柱产业。

截至2014年底,全市装备制造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62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0.42亿元,同比增长23.4%,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21.3%;实现利税186.29亿元,同比增长12.2%,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19.4%;实现利润104.97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19.4%。

目前,德州市重点调度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已有50家,其中包含通裕集团、金麒麟集团、泰山集团、景津集团等龙头企业27个。这些企业生产的数控深孔机床、压滤机、船用电机、地源热泵成套设备、中央空调、汽车零部件等龙头产品优势突出,在国内有较强影响力。

电子信息产业

1995年,德州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还不足亿元,到2014年时,全市已有规模以上信息技术企业87家,比1995年增加82家。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81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6家,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3.26亿元,是1995年的211倍;利税19.12亿元,是1995年的215倍;利润9.88亿元,是1995年的205倍。

目前,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已有13家,其中过10亿元的2家。同时,拥有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7家。各家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庆云县、平原县,并在这些地区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德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效应正不断凸显。

□本报记者 王贺 本报通讯员 贾卫国

新闻推荐

外语采用全国卷,外语采用全国卷

山东夏季高考6月7日开考

乐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陵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厚积薄发 顶天立地,厚积薄发 顶天立地)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