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梁家镇紧密结合实际,在力促工业经济强劲攀升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让老百姓的“口袋”与“脑袋”共同富起来。
“一亩蒜地,除去成本一季净赚一万多,比出去打工还要好,这不,今年我们村又都种上了大蒜”,梁家镇范庙村的农民陈树军笑呵呵的说。
该镇今年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农业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和适度规模化发展的思路,制定出台了《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规划》,积极引导村民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根据梁家镇实际情况,该镇把大蒜、蔬菜、畜牧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特色布局,着力打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品牌形象。截至目前,已实现大蒜种植面积20000亩,蔬菜种植面积8000亩,发展獭兔养殖专业户500户,存栏量突破10000只,已逐步形成种养基地7个、特色村30个、以大禹圣农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到5家,带动农户800余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该镇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同时,还积极创建名牌,梁家镇大蒜荣获了“德州名牌大蒜”荣誉称号,国屯有机蔬菜获得了“山东省有机蔬菜认证”,信双鱼藕混养获得“山东省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证。品牌效益吸引广大客商前来投资,现已有三家农业招商项目与该镇进行了接洽,有望在该镇建立三个新型的农业基地。
“市里来的专家讲了不少,俺回去可得好好消化消化”,刚参加完西红柿种植技术培训班的梁庄村村民梁文华说道。
为引导农民向知识型、技术型农民转变,该镇今年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和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结合全镇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服务活动,把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贴到大棚上,送到地头上,逐步建立农业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服务机制。该镇还聘请市农业局有关专家到镇授课,按照农时季节深入农家庭院和田间地头,巡回讲解增产增效技术,手把手指导农民科学生产。
截至目前,全镇共开办农民科技培训班7期,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印发科技资料6000余份,新增种养户300余户,真正让农民的脑袋富裕了起来。邵丽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丽峰)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不少“新官”常以烧好“三把火”作为打开局面的“杀手锏”。耿曙华初任人民法院院长却一反常规,上任之初先“拾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俯下身子访贤...
德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