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已近4年的“家电下乡”政策,对拉动德州市市场消费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农村市场消费力得到了充分释放。按有关部门规定,“家电下乡”政策即将谢幕,它的退出,虽然会消弱农村市场购买家电的积极性,但德州市三四级市场已得到拓展——
“财政部门信息录入系统已停止使用,只保留了审核功能,自国庆节后,我们商场已停止办理‘家电下乡\’业务了。 ”10月13日,德城区天衢路某大型购物中心家电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记者陆续走访了市区几家商场,发现“家电下乡”业务都已悄然停办。按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等部门规定,自12月1日起,原补贴对象购买“家电下乡”产品不再享受财政补贴政策。 “家电下乡”政策自2007年12月1日启动以来,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扩大农村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年的时间,德州市农村家电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农村市场消费力得到了充分释放。
“家电下乡”带动农村家电消费市场
据商务部门数据统计,今年前9个月德州市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9.65万台,销售量同比增长94.9%;实现销售收入15.76亿元,同比增长117.7%;给农民兑现补贴金额1.55亿元,同比增长104%。在下乡产品中,彩电、冰箱、空调、计算机排在前4位,彩电销售则占据第一位,销售总量在11万台,销售额达3.9亿元。
从数字可以看出,“家电下乡”极大地刺激了城乡居民家电消费,为调整需求结构、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德州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采取“销售网点代办申领并垫付”的补贴资金兑付方式,方便农民购买兑现,使“家电下乡”成为拉动农村消费增长的热点和亮点。仅9月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环比就增长56.3%,当月销售家电下乡产品96938台(件),销售金额达到24944万元,产品销量和销售金额均创新高。
农村家电市场需重新定位
依靠国家的政策扶持,“家电下乡”的拉动作用为不少企业铺了一条成功之路。据统计,中标 “家电下乡”品牌的洗衣机达102个,冰箱近200个,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小品牌商品。
“家电下乡”结束后,由于不能再享受13%的政策补贴,消费者的购物积极性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刚性需求依然存在。一旦失去一系列政策的扶持,那些依赖“家电下乡”成长壮大的中小企业势必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后家电下乡时代”留给他们的,将是痛苦的战略转型之路。
业内人士分析,当“家电下乡”政策结束时,如果整合和利用这些布开的渠道,巩固在农村市场的销售情况,同时针对农村市场对产品需求的特点,推出和满足农村市场的个性化要求,对于品牌形象的提升和传播将有着很关键的作用。同时,对农村家电市场产品需求的定位不断调整,才能进一步更好地推进。
“如果‘家电下乡\’补贴取消,名牌家电与杂牌的差距就显现出来,杂牌家电自然回归价值本位。 ”省家用电器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分析。未来家电市场可能出现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的状况,行业或将引发一轮价格战。杂牌家电的降价,定会损伤经销商利润空间,自然会投靠产品线齐全的主流厂家。而有技术、有渠道、有服务的大品牌优势必将更加凸显。
由此看来,“家电下乡”政策的结束,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也是一个重新布局、回到相近的起跑线的机会,通过发挥本地化区域特色和对当地市场熟悉的把握,也不失为一个翻身的机会。
如何补充农村家电市场空缺
“家电下乡”政策停止后是否会因补贴取消而使市场迅速缩小?
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对此持乐观态度,“家电下乡政策的最大意义在于推动企业加快乡镇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网络的建设”。伴随着“家电下乡”工作的开展,该公司的销售网点在全国乡镇已基本实现全覆盖,通过几年的发展,他们最大的受益就是品牌价值的提升,政策结束后,企业仍可以继续在三四级市场发力。
同万家乐公司一样,自“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以来,很多知名企业以农村市场为腹地的三四级市场被迅速开发,各大家电企业投入大量资源拓展渠道,建立网点,培育品牌。一系列举措拉升了三四级市场的消费力。□本报记者 张志宁 本报通讯员 丁凤
新闻推荐
德州市“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初见成效,德州市“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初见成效
本报讯 (王新军 贾艳斌)自部署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以来,德州市警方突出民生导向,强化责任意识,发挥主业优势,全警全力,集中整治,取得初步战果。期间,全市公安机关把“打四黑除四害”作为为民除害...
德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