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俩得以团聚
■热心张女士说啥也不让拍照
记者了解到,12日中午,刘先生的女儿刘玉英在滨州市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门诊走丢后,由于迷路,一直走到了黄河二路渤海五路以南的五四小区。13日晚上9点多的时候,市民张女士给救助站拨打了电话,说是有一名女孩子蹲在五四小区门口的角落里,寒风中冻的直发抖,看上去可能精神方面有问题,希望救助站能提供帮助。
滨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立即赶到了五四小区门口,“当时我看到她蜷缩在小区门口一处角落里,冻得瑟瑟发抖。许多市民围在一起,还有不少市民从家里给她拿来了食物。当时问她什么问题,她也说不清楚,看上去很紧张。”工作人员杨荣骥告诉记者。于是,工作人员只好把她带到了救助站,“当时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我们把她安排进了观察室,经过观察确认其有精神方面的疾病。14日上午,我们把她送到了滨州市优抚医院,对其作进一步观察治疗。”
直至15日上午,在市区里寻找女儿多日的刘金升把电话打到了救助站。“我们对刘金升的身份进行了认真仔细地甄别,然后又把他带到了优抚医院,让其进一步确认,确认无误后,父女得以团聚。”救助站李站长说。
好心市民 伸援手
刘金升通过本报表谢意
15日下午,记者见到了热心市民张女士,在13日晚上就是她给救助站打了电话,帮助走失的小刘尽快得到了救助。张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很多部门早就下班了,我查了114,打了好几个电话最终联系上了民政局救助站,工作人员也很快就赶了过来。”而张女士的母亲王女士,也回到家中煮好了一碗热乎乎的方便面端了过来,“当时家里就只剩几包方便面了,看孩子那么可怜,我想让她吃点热乎饭御御寒。”
记者了解到,刘玉英在五四小区整整滞留了一天,不少小区的热心市民从家里给她送来吃的喝的,有的还买来热包子,从家里拿来棉袄,给予她极大的帮助。“其实这些事都是应该做的,没啥大不了的。”对于给予小刘的热心帮助,张女士认为很正常,“让谁遇上了都这么做。”
15日下午,刘金升给记者打来电话,电话中他告诉记者,他和女儿已经平安到家,一家人又可以坐在一起吃个团圆饭了,同事也借助本报向滨州那些关心他们一家的好心人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分别三日 父女终团聚
15日中午,在滨州市民政局救助站院内,记者见到了久别重逢的刘金升和其女儿刘玉英。为了寻找女儿而连续三天的奔波,让刘金升的脸上透出些许的疲倦沧桑,但却难掩父女重逢的喜悦激动。“太谢谢了,真得太感激了!”见到记者后,刘先生用最质朴的话语对本报和众多关心其寻女历程的市民表示感谢,“上午我接到好几个电话,都是好心人看了鲁北晚报的新闻后给我打过来的。”
刘先生告诉记者,自从12日女儿走丢后,这几天自己一直忙着找女儿,14日回到旅馆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15日上午想到了给滨州市救助站打电话,“没想到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说他们13日夜间的时候曾救助过一个流浪人员,和我女儿的情况很相似,于是我就赶过来了。”
刘先生到了救助站后,工作人员认真核实了身份,然后带他到了滨州市优抚医院,在这里终于见到了女儿刘玉英,父女俩最终得以团聚。
“看到女儿好好的,心里太激动了,有这么多的好心人帮助我们,真的非常感激,多亏了滨州的好心人啊!”刘先生激动地说。
□本报记者 位鲁江
“我的女儿找到了!”15日,因患精神疾病的女儿走丢而独自一人从德州来滨州市苦寻爱女的刘金升先生打来电话,告诉记者他终于和女儿见着面了。电话中喜悦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自从本报15日A07版《女儿,你到底在哪里?》一文见报后,在整整一天时间里,有不少市民纷纷给本报打来电话提供线索,希望能对刘先生寻回女儿有所帮助。经过众多热心市民爱心传递后,刘先生和女儿终于想见,父女俩的手又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新闻追踪·《带儿女来滨看病,女儿走丢,老父独自一人苦苦寻找——“女儿,你到底在哪里?”》后续
好心人齐伸援手 离散父女终团聚
新闻推荐
■汛期的徒骇河惠民段杜家干沟涵闸水流湍急。 ■徒骇河廿里堡拦河闸下,一名渔民撒网捕鱼。 ■市民在沾化县徒骇河公园戏水。>>>险工险段 继续整治去年8月初下暴雨...
德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