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这样的手机应用堪比“最强大脑”,不仅一些学业上的问题能得到解答,连检讨书、日记这样的事情也能在“作业神器”上找人代劳。■多数人表示,有这样一个学习交流平台本身是好事,但孩子们用起来难避免滋生懒惰情绪,部分学生还可能对这类软件形成依赖,从而不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机器的奴隶。■“‘解题神器\’的盛行源于当前的教育评价方式,仍着眼于试卷上的分数,继而让学生们只关注答案的对错,而对学习失去钻研的热情,学校布置作业‘宜精不宜多\’,考试出题‘宜灵活不宜刁钻\’,让学生的关注点落回到知识本身,而不是做题的对错、分数的高低。”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指尖滑动”来解决。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能这样轻松解决,那“妈妈就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最近,一种被称为“解题神器”的手机应用软件在众多中小学生之间悄然流传,只要下载一款这样的手机软件,所有的难题便可以在“分分钟”内解决,轻而易举从“学渣”华丽变身“学霸”。“解题神器”真的有这么“神”吗?老师和家长该如何应对“神器”来袭?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学生解题有了“最强大脑”
“学习有困难?作业有问题?拿起手机轻松一拍,小学、初中、高中作业问题立刻秒杀……”这是一款名叫“问他作业”的手机应用软件商打出来的广告语。记者在手机APP应用门户上搜索“作业辅导”,瞬间弹出数十种类似软件,包括“魔方格”“爱辅导”“作业帮”“爱考拉”“作业神器”等等。这些“神器”功能强大,囊括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各个科目,虽然五花八门,但无一例外都标榜可以解决所有难题。
调查发现,在那些五花八门的手机应用界面上,几乎每分钟都有人上传难度不等的问题,其中以理科问题居多,数学题则排在榜首。这些软件使用方便快捷,基本不设门槛,只需要注册一个账户便可以运用。一些比较成熟的网站,还开通了“搜题”模式,题目上传之后,软件会进行自动的题目匹配,试图做到举一反三。
这样的手机应用堪比“最强大脑”,不仅一些学业上的问题能得到解答,连检讨书、日记这样的事情也能在“作业神器”上找人代劳。记者看到在“问他”上有人提问:“求一篇高中生晚上夜不归宿去上网违反校纪的检讨书,求大神啊!”很快就有一篇长约七八百字的检讨书被传了上来。记者实地采访了一些同学,据北京某中学的龙龙说,自己的日记都交给“神器”中的学霸来写,次次都有“靠谱人士”的回复。一名赵同学告诉记者:“以前经常会遇到难题,但只是在微博里讨论一下,有时候并不能真正解决,但是通过‘问他作业\’一问便知,自己经常使用,也会推荐给同学使用。”
作业也能实现市场交易
“解题神器”风靡的背后是巨大的市场需求,“现在的小孩不愿意动脑子,上了一天的课挺累的,周末兴趣班也多,这种软件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现在很多学生不把作业当成对知识的巩固,而是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即使没有‘作业神器\’,他们也会想其他办法。”北京市某中学的赵老师这样对记者说。北京四中网校副校长刘开朝表达了同样的意见,“市场钻了教学的空子,手机软件商看到了这里面的商机。”
这些运营商是怎样保证“最强大脑”的顺利运转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为了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问他网”正在招聘教师,成为“问他网”的在线教师以后,只要被提问者采纳100个回答,并且通过审核,就能获得70元人民币,如果被采纳的数目比较多还会有数额不等的额外奖励。而申请成为“问他网”教师的门槛却很低,只要你是在校大学生,精通中学某一学科,就可以申请成为在线教师。
而对于如何盈利,运营商们则各显神通,“问他”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没有非常明确的盈利点,今年3月才推出的收费(在线教师辅导所收取的费用)。”据记者了解,这些手机应用软件大多采用虚拟的线上交易方式。如“问他”若向专业老师提问,需支付相应的“问贝”,而“嗒嗒作业”则采取“悬赏金”的形式,价格为每个金币一元,不少学生拿出几百到几千的“悬赏金”来求一道题的答案,也有学生先通过替别人答题挣得“悬赏金”后再来提问。
“解题神器”让教师担心家长忧心
据“爱辅导”公司提供的数据,软件有注册用户80多万,注册老师2万多,学生用户中初中生占据主体,大概有40%左右,高中生和小学生的使用量相当,约占据30%。目前,爱辅导各种客户端的下载总量已经达到120万。
在“解题神器”受到学生追捧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家长和教师的担心,其中最主要是对辅导软件质量的忧心。在采访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记者反映,这些“作业神器”软件像是一种变相的课外辅导机构,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唯一的优势就是收费比较低。“这类软件严格来说只是一种网络学习交流平台,与教育网校、教育机构网站不同,前者只是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解答零散的问题,并没有开设课程进行办学,所以不需进行教育资质的审核。”对没有门槛任何机构都可以操办的现象,很多教师并不认同。山东德州第一中学的李霞(化名)告诉记者,由于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还未听过学生用这种软件,但是她对这种软件表示了忧虑:“我实际了解了一下,发现它们的解答准确率没有那么高,如果是错误答案反而会误导学生。另外,很多题目只给结果没有具体解题过程,很难让学生有真正的进步。”
与李霞相同,多数老师为“解题神器”投了反对票,成都市田家炳中学刘群英老师告诉记者,她也是从媒体上知道了“解题神器”是怎么回事。后来她在班上随机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知道这个软件的学生并不多,她表示,“肯定对学生不好,就跟抄作业没什么两样,学生一旦形成依赖后,就会放弃思考,无益于学业提高。”
面对家长和老师的忧虑,软件公司有自己的说法。“爱辅导”行政总监刘标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答疑软件,基本是学生把问题拍下来提交,在线老师看到题目后把解题过程写下来传给学生,这和学生看练习后面的参考答案其实一样。如果线上互动做得好,就像老师和学生面对面讲解。”“问他网”开发商广州百田公司副总裁李伟也说:“我们相当于一个助手,在学生遇到难题时帮助他去解决。当然,用好了是解题的神器,用不好就难免变成作弊‘利器\’。”
面对“神器”更需自主思考
从去年年底开始,“解题神器”在互联网市场的走俏已经引发了很多跟风之人,这些开发商匆匆上马,水平参差不齐,已经与软件设计的初衷背离甚远了。一些运营商打着“让更多学生享受更多教育资源”的嘹亮口号,却走上了靠“悬赏金”来盈利的道路。不少教育专家表示,这些手机应用以利益而非教育为目的,前景堪忧。有人称,“在培训机构扎堆竞争的当下,这类在线答题互动平台正以黑马的姿态闯入教育市场,打破传统‘面授机宜\’式教学的垄断,一方面开拓了教育辅导的盈利新模式,另一方面却也给这个本不成熟的新兴领域埋下了隐患。”
尽管有人呼吁,没必要把新生事物当成洪水猛兽,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他们甚至只把这类软件当成一种网络交流学习的平台,这种网上教学问答,对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扮演着“家教”的角色。然而,这仅仅是少数派的乐观看法,对于这个“家教”是否合格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多数人表示,有这样一个学习交流平台本身是好事,但孩子们用起来难避免滋生懒惰情绪,部分学生还可能对这类软件形成依赖,从而不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机器的奴隶。据《中国教育报》
新闻推荐
作为生活服务行业中重要的细分领域之一,涵盖美容美发、美甲、SPA 等在内的美业经济市场潜力巨大。公开资料显...
德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