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上的御碑亭点击查看原图苏禄东王墓
点击查看原图顾名思义,苏禄王即苏禄地方的王者。此苏禄地方在今菲律宾共和国西南角的苏禄海中,毗邻加里曼丹岛上的马来西亚沙巴州。距离中国如此遥远的一个群岛,其统治者为何会在六百年前、交通并不发达的明朝时来到中国游玩?后来又发生了哪些事?苏禄人又是谁?他们来自哪里?
摩洛人
在中国的唐宋时期,欧洲还处于黑暗的中世纪,而伊斯兰文明正处于她日臻鼎盛的时刻:穆斯林保存和创造了大量灿烂的文化,并交通东西方,成就了很多著名的商人和传教者。此时在西欧和北非,有一支被称为摩尔人的穆斯林一边与基督教文明对抗,一边不断地向东方传播伊斯兰教。一部分人于公元8世纪后,随着伊斯兰教向亚洲东部发展,经过伊朗、巴基斯坦而进入马来亚,与当地马来族人结合,成为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族。
公元14世纪之后,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族继续向东挺进,终于来到了苏禄。1390年,一位叫做拉齐汗·巴金塔(Rajah Baginda)的穆斯林马来王子,自苏门达腊率领一支携有火器的军队,进入苏禄并迅速击溃当地土人的反抗,建立了一个伊斯兰教的政权。但直到一个甲子之后的1450年,一位来自苏门答腊伊斯兰教领袖成为苏禄的苏丹(国王),苏禄苏丹王国才正式形成。
地理大发现之后的16世纪,西班牙人成为世界的霸主,他们来到现在的菲律宾地方,以王子菲力普的名字将这里命名为“Las Filipinas”,成为“菲律宾”名称的由来。当西班牙人来到菲律宾南部的苏禄地方时,这些与摩尔人进行了长达数百年战争的西欧基督徒发现,苏禄的当地人与摩尔人无论从相貌、文化和习俗方面都非常相似,所以他们以摩尔人(Moor)称呼,后来改称为摩洛人(Moro)。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虽然身处海外,迢迢万里,但是中国历来对菲律宾诸岛并不陌生。早在唐代,中菲关系已颇为密切。在菲律宾许多地方,曾发掘出大量唐代古钱币和陶瓷器,甚至还发现过唐人古墓。即便是苏禄岛上,近年来也不断发现晚唐的瓷器。宋代时已有了中菲关系第一个官方的明确可靠的文字记录。元代时,中菲往来十分频繁,菲律宾人甚至愿意砸锅卖铁到中国来文身,因为这样一来,回国后本国人会“以尊长之礼待之,延之上座,虽父老亦不得与争焉,习俗以其至唐,故贵之也。”与现在出国做美容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朝时,中菲之间的政治关系加强。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后,出于种种目的,数次派遣郑和下西洋。巨型的楼船和庞大的舰队以及阔绰的出手,让远处海外的小国人民大开眼界以致心向往之,多国与明朝都互派官员访问通好。
至于与苏禄的贸易往来则更有些耐人寻味。德州学院历史系教授、《山东文化世家研究书系》之《苏禄王后裔家族文化研究》的作者王守栋告诉本报记者,最初,中国商船到达苏禄时,对当地土人不了解,不敢贸然登陆,船舶停在海面上,然后击鼓通知当地土人,土人听到鼓声便纷纷驾着小舟,载着他们的土特产,上船与华人交易。交易完毕,土人驾舟离去,中国商船再转驶别的岛屿贸易。后来大家逐渐熟悉了,双方对这样做法都感到不方便,便商量好留一二土人在船上作“人质”,让中国商人放心地登岸交易,交易完毕,商人返船,“人质”也登岸离去。时间长了交易方式又发生了改变,中国商品运到后,岸边的土人往往先拿走船上的货物再转运到内地深山或其他岛屿去卖,卖完后把货款或交换的当地土特产送回岸边等候的中国商人,大家都非常遵守信用。随着苏禄和中国的商业交往的密切,对中国的商业贸易,已逐渐成为苏禄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苏禄人希望中国商人年年去,因为害怕中国商人不再来,所以每当中国商船返航时,都要热情地挽留一二位中国商人留在岛上居住,等第二年商船再来时,才送回船上。可当商船再次返航时,他们又要热情地再邀请另外的中国商人住下来。天长日久,友谊日深,有的华商便在苏禄长期居住下来,娶妻生子;也有的华商,从祖国接来眷属,定居在苏禄,他们便是苏禄最早的华侨。
暴病薨(hōng)于德州
明永乐十五年(1417),苏禄东国首领巴都葛·叭答剌、西国首领麻哈剌叱葛剌麻丁、峒国首领叭都葛巴剌卜三人,率领眷属陪臣340余人,组成庞大的友好使团,携带珍珠、宝石、玳瑁等礼物,梯山航海,万里来朝,于七月到达泉州,开始了访问中国的行程。
怀着一颗憧憬的心,苏禄三王走浡泥、满剌加、真腊、占城、广州、泉州,几乎绕着南海九段线走了一圈才在中国登陆。苏禄使团在泉州稍作休整,然后沿海北上,由吴淞口入长江,经浏河,到达应天府(今南京市)的龙江驿,明特使受永乐帝指派于此先宴请使团。之后,苏禄使团从浦口沿大运河北上,过扬州、徐州、济州、临清、德州、沧州、天津、通州等地,于八月初到达北京。永乐帝在奉天殿(清代改称太和殿)举行了盛大隆重的会见仪式。巴都葛·叭答剌向明成祖递交了“国书”(金缕表文),并赠送了从本国带来的珍宝礼物。永乐帝按照中国历代封建帝王“赐封”的成例,封巴都葛·叭答剌为苏禄国东王,麻哈剌叱葛剌麻丁为苏禄国西王,叭都葛巴剌卜为苏禄国峒王。三王之中,以东王为尊。值得一提的是,叭都葛巴剌卜为女性,“永乐帝能破除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封其为王,实属罕见。”王守栋说。
在京师逗留玩乐27日之后,苏禄使团按原路返回,行至德州时已是九月上旬。就在德州停驻时,苏禄东王忽患急病,九月十三日,东王辞世。
东王既殁,为表达对苏禄国东王的哀悼,明王朝按照中国皇族亲王的礼制,在德州城北的十二连城西南,营墓立碑,将其安葬,赐谥“恭定”。永乐帝命东王长子都马含继承王位,率众回国;特许王妃葛木宁、王次子安都鲁、三子温哈剌等十人,留居中国守墓三年,赐祭田数顷,免纳租税。并拨回民陈咬住、马丑斯、夏乃马三户供役,同王妃、王子共同守墓。三年守墓期满后,两王子和王妃都没有离开。
此后,王子安都鲁、温哈剌之后分别取“安”、“温”为姓,逐步形成了德州苏禄王后裔——安、温家族。同时,由于共同信奉伊斯兰教的影响,陆续又有回民搬来此处居住,逐渐形成了如今德州的北营村。
苏禄王并不“孤独”
事实上,苏禄王并不是第一个来到明朝的地方领导者,也不是唯一一个死在中华之地的。在苏禄王访华前后,其实已经有蜂牙施兰国王嘉马银连续三次访华。满剌加王拜里迷苏剌,及其后继位的新王以及新王的儿子继位之后,三位满剌加王先后四次来华。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及后来袭封的国王遐旺,两人也都来明朝贡。古麻剌朗国王剌义亦敦奔也来朝。
其中,麻那惹加那乃病死南京会同馆,明成祖为此“辍朝三日”,命厚葬于安德门西,建陵树碑,谥恭顺王,并“命有司岁于春秋用少牢祭之”。剌义亦敦奔病逝于福建,明成祖闻讯非常悲痛,“命有司治坟茔,葬以王礼”。
假如东王有了朋友圈:
朱棣
燕京今天真是晴朗,站在景山上能看到香山,心情大好,御膳也多进了一个鸡蛋。发布于永乐十五年九月一日寅时
郑三宝,巴都葛·叭答剌,麻哈剌叱葛剌麻丁,叭都葛巴剌卜,朱高炽
都马含:父王,您起得好早啊,是要跳广场舞吗@巴都葛·叭答剌巴都葛·叭答剌回复都马含:不是,为父还没睡,快要回家了,赶紧多喝两杯天朝酒,真不想走啊。安都鲁回复都马含:呵呵郑三宝:我天朝地大物博,诸王及王子可以多留些时日无妨。九月一日朱棣回复郑三宝:谢特,让你乱说!九月十四日
新闻推荐
商报消息(通讯员李晓东苗菁记者郑芷南)8月24日凌晨1时,29岁的李某爬进邻居家偷盗,不料惊醒睡梦中的女主人,慌不择...
德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