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大娘夫妇的珍贵留影
□特约通讯员 赵荣红 张 晴
半个多世纪之前的渤海湾畔,曾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在这里孕育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那就是“光荣的老渤海人民”。其中,有这样一位朴实的农民老妈妈,她手无寸铁,但却用最普通的农具,筑起了一个个地道来掩护我党同志,她就是被大家誉为“革命老妈妈”的常大娘。
常大娘本名刘相会,德州乐陵人,9岁时嫁到大常村当童养媳,因丈夫姓常名培仁,人们便以夫姓唤之,叫她做常大娘。幼时的她聪明伶俐,长大的她勤劳善良、任劳任怨。她的丈夫常培仁天生聋哑,家庭的重担压在她一人肩头,但她对丈夫百般体贴,两人虽贫苦却生活和满,并先后孕育了4个儿子和2个女儿。虽然目不识丁,但这个坚强的女人在常年的劳作和生活的摸爬滚打中,变得十分明理且有主见。
1938年,日本鬼子占领了乐陵一带,到处烧杀抢掠,家园被毁的乐陵儿女奋起抵抗。这年秋天,肖华率领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进入冀鲁边区,开辟了以乐陵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42年秋天,抗日战争形势紧张,为了掩护我党战士,常大娘全家齐上阵,挖出了一条条地下通道。当时,常大娘的儿女在地下挖土,常大娘夫妻在上面接应,小儿子在村里放哨。为了不引起村里人的怀疑,心思缜密的常大娘想到把挖出来的土一部分填了沟,一部分运到村头湾边,再用稀泥封起来,泥成粪堆的样子。有了这些地下通道,常大娘家便成了冀鲁边区三地委和靖远县的机关驻地。
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许多战士都曾在常大娘家的地道里躲过敌人、养过伤、吃过她做的饭,就连肖华司令员也曾隐身在这里。在肖司令员养伤期间,常大娘为了给他补身子,偷偷杀了家里唯一一只下蛋的老母鸡。当肖司令员接到上级任务准备离开时,他跪在地上向常大娘磕了三个响头,含着热泪唤了一声:“娘!”
曾有人问常大娘:“您那么大岁数了,怎么还去做这么危险的事情呢?”常大娘说:“这些上战场杀鬼子的孩子,跟我的儿女们一样大,他们连命都不要了,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的秋天,中共渤海区第一任地委给常大娘送去了一面锦旗,上书:“向在八年抗战中立下不朽功勋的革命老妈妈常大娘致敬。”这面旗被常大娘挂在一根八、九米高的杆子上,竖在院子里迎风招展。1972年,81岁的常大娘卧病在床,上级组织来看望她,问她还有什么要求,她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党组织让临近晚年的常大娘得偿所愿。
1974年11月27日,常大娘与世长辞,长眠在村南浓密的枣林里,终年83岁。她如今在世的16个后辈,其中有10个共产党员,6人进入部队,继续为保家卫国贡献着力量。
新闻推荐
征文亲爱的小记者们,你们对银行卡了解么?请小记者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以“我心目中的银行卡”为主题写一篇小文章,主要内容包括银行卡名称、银行卡卡面、银行卡功能等。我们将从中选...
德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