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 夏津新闻 平原新闻 齐河新闻 临邑新闻 庆云新闻 宁津新闻 禹城新闻 乐陵新闻 武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德州市 > 德州新闻 > 正文

校车不够的情况下,“黑校车”成为城郊学生的选择 人多车少,有家长为“黑校车”说情

来源:山东商报 2014-12-08 16:47   https://www.yybnet.net/

邹平一名家长等在校车经过的路边,迎接儿子放学。在山东省不少城郊和农村,校车成为稀缺资源点击查看原图几乎每次校车事故后,各地都会紧跟一次“校车安全集中整治行动”,严查黑校车。但在今年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查扣两辆违规黑校车后,先后有多名学生家长致电当地12345热线和教育部门,为被查扣车辆求情。

本报记者采访时发现,目前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仅有26辆正规校车,且均归个人所有或运营,当地幼儿园、小学生人数则在23000人以上。人多车少,为黑校车求情,成为不得已的心酸。记者冀强

“再怎么说,也是个车啊!”

位于德州市区东部的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早在22年前就已经设立,但其步入发展快车道,却是在两年前。当年三月,由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山东省第十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随着开发区日渐兴旺,当地相关配套设施也开始发展。

2008年4月,德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斥巨资,将原属于镇办小学的德开小学撤销,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异地兴建了德开小学新校,并将学校划归区直管理。

“新校占地五十多亩,两千多学生,因为是数一数二的教学质量,周围许多村子的孩子都去德开小学上学。”12月4日,德州经济开发区席辛庄的村民们告诉记者。

很快,席辛庄的村民们就发现了每天接送孩子的不便。“离学校六七里路,每天要接送四趟,太耽误事了。家里有老人的还好,否则的话,光接送孩子就得耽误一个人上班。谁上班能那么自由啊?”

大约两年前开始,有当地村民开始用客车做起了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买卖。每月只需100元左右,不论刮风下雨,客车都会准时接送孩子。

这样的默契在今年被打破。据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安全科副科长许立强介绍,早些时候有市民拨打当地12345热线举报了席辛村的两辆黑校车,接报后,当地教育、交警等部门联合行动,将其查获。“都是旧客车,有一辆车还属于超载。”据许立强介绍,车主对这种客车充当校车接送学生属违规也心知肚明,因此经常把车停在校门口五六百米开外的地方等待学生。

许立强表示,被查扣车主随后来教育局理论尚属意料之中,但随后,当地12345热线和教育局,都接到了十多个学生家长打来的电话,为被查扣的黑校车求情,要求车辆重新上路,继续接送学生。“如果没有客车接送,家长们就得自己用电动车或者摩托车接送。他们认为,相比较起来,客车已经算是很安全了。再怎么说,也是个车啊。”许立强说。

“天天念阿弥陀佛”

一组数据对比,或许能帮助理解这种对黑校车的渴求。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下半年,德州经济开发区共有小学27所,初中5所,民办学校5所,在校生3.4万多名。据许立强介绍,有校车需求的多为幼儿园、小学生,目前当地共有23000余人。

但和这一庞大数据相较,德州经济开发区仅有26辆校车。

许立强表示,在这种悬殊的差距下,部分社会力量承担了接送学生的需求,“其中有合格的运送者,当然黑校车也在所难免。”

据介绍,虽然当地对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但工作难度仍然较大。一方面未经校车使用许可审批和登记管理的接送学生的“黑车”、报废车、农用车等非法接送学生车辆屡禁不止,部分车辆运营者追求效益,超员超载现象时有发生,路面监管难度大,对车辆的非法营运和违法行为须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另一方面接送学生车辆数量多,分布广,符合国家标准的新校车数量少,多数车辆车况差,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作为主管安全的科室,许立强说当地教育部门除了针对学生、家长进行专项教育外,还曾多次与交警部门联合,打击黑校车。“一个尴尬的问题,是教育部门没有执法权。”许立强说,哪怕是在学校门口看见了停在那里准备接学生的黑车,教育部门也只能通知交警部门前来查处。

而交警部门的难题则在于,只能路面执法。再加上警力有限,难以在每个城郊村镇进行查处。

在此前与交警部门的一次联合行动中,交警曾在城郊路段设点查处黑校车。但听闻风声后,黑校车运营者并未直接上路,而是派出了电动车探路。发现交警后,黑校车绕过了设点路段,送完学生后空车从交警眼前通过。

近期山东省连发的多起校车事故,让许立强忍不住感慨校车与学生安全。“虽然不能说天天光念阿弥陀佛吧,但起码每天忙完坐下来时,会念阿弥陀佛,一天天就盼着平平安安。”

个体校车的运营样本

据德州市相关教育部门统计,目前全市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审批的车辆共有140辆,其中国标车133辆。当地经济开发区教育局表示,目前全区共有26辆校车,均归个人拥有或运营。

12月5日傍晚,看着自家的三辆校车都平安回来,39岁的许领霞才长出一口气,终于能在未来的周末中轻松两天了。

作为当地的校车“大户”,从十一年前开始,许领霞就做起了接送孩子们上下学的生意。她告诉记者,自己算得上当地最早入行的。“早些年接送自家孩子时,就听到过家长们的抱怨,觉得接送孩子或许是个商机。”

从最早的电动摩托车,到后来的面包车,再到金杯客车,正规校车,许领霞的“校车”生意如今越做越大。她告诉记者,目前自家三辆车,接送着九个村庄的170多名孩子。“干这一行没有退路。”许领霞摇头感慨,2011年,为规范校车,她贷款三十多万元购置了两辆校车,为尽快回本,今年8月又贷款添置一辆。每天清晨六点半后,三辆校车从宋官屯出发,途经二十多里,将学生接到后发往德开小学;中午再原路接回,一天四趟。

据许领霞介绍,每人每月交通费大约150元。尽管如此,她仍感慨生意难做,自己是在硬着头皮运营。她曾算过一笔账,刨除各种开销损耗,一辆使用期限为15年的校车回本需要10—12年,“前提还是校车不要大修。”

最困扰像许领霞一样的个体校车运营者们的,是缺失的政策扶植。“从买车开始算,根本不允许分期付款,一次性付清压力太大;其次就是随着对安全越来越重视,对校车的要求也近乎苛严,出台了越来越多规定要求校车。”就在不久前,她被要求以2800元的价格安装了监控设备,随后又以2000元每个,补装了停车臂。“一分钱补助没有,真的投资不起了。但是前期置办了校车,又不得不干下去。”至今背负着三十多万贷款的她感慨。

官方也意识到了这种对政策的渴求。德州市教育局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建议,国家、省出台校车经费分级负担政策、财政补贴政策、运营规费减免和补助政策,并重点向经济欠发达和贫困地区倾斜,逐步配置标准化校车。

还有始终绕不开的校车安全。许领霞说,自己每天都会看新闻,“一看到校车出事,就特别揪心,其实我自己也整天提心吊胆过日子。”她说,自己经常嘱咐司机,别怕费油,“只要是安全,咱就算挣钱了。”

新闻推荐

卸货车电瓶抵账结果拆错了对象

商报消息(通讯员苗菁记者郑芷南)德州市一家修车店的老板刘某因为客户欠他800元修车费长期不还,偶遇客户的货车...

德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授权委托书2015-04-04 23:21
猜你喜欢:
高唐老豆腐2014-12-11 00:48
评论:(校车不够的情况下,“黑校车”成为城郊学生的选择 人多车少,有家长为“黑校车”说情)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