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程强
弗兰西斯·福山在其著作《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写道,“法律、契约、经济理性只能为后工业化社会提供稳定与繁荣的必要却非充分基础;唯有加上互惠、道德义务、社会责任与信任,才能确保社会的繁荣稳定,这些所靠的并非是理性的思辨,而是人们的习惯。”这种习惯在中国的农村,我们称之为乡风。一个乡土的中国,孕育了许多优秀的风俗礼仪和文化传统,这些“乡风礼俗”流传于中国农村的各个角落和各种场合,“人们依礼而行,循俗而做”。事实上,一个现代城市社会的繁荣稳定,同样离不开优良传统习惯和乡村礼俗的支持和帮助。由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而至的城镇化,必须包容、吸纳、融合乡村文明,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繁荣稳定和持续发展。然而当代中国的乡土文明却不容乐观。正如杨文学在《乡风中国》一书的后记中所说的那样,“当下社会的道德体系出现大面积崩溃现象,乡村道德也到了亟待整顿的时候了,这是中国乡村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那么,中国的乡村将向何处去?中国该怎么办?杨文学就通过《乡风中国》一书,通过对一个点的剖析,试图给出答案。
《乡风中国》所面对的这个点,是一个叫武城的地方。武城是一个小县,地处山东德州,两千多年前它就以“武备之城”的风姿横空出世,儒家文化渗透在运河岸边的武城的肥沃土壤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被浓郁的齐鲁文化熏陶之时,燕赵文化又给这块土地增添了慷慨任侠、务实包容的内涵。今天的武城,因在农村“四德”工程建设中的丰硕成果而闻名全国,并形成了农村道德体系建设中的“武城现象”。
如何重建道德体系,从而改变中国农村乡风不再的现实?武城人只用了七八年的时间便给出了答案。从这本书中,我们会看到对患病丈夫始终不离不弃的农妇,会看到十几年含辛茹苦精心养育弃婴的老人,会看到坚持不懈做慈善的企业家,会看到无私奉献的“救助站”年轻站长……小人物往往显示着历史的温度、反映着历史的真实;普通中凸显境界,平凡中见证伟大,正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平凡的人生中筑造了道德的高地,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作者带着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情感,深入细致地发掘武城故事,在平民百姓间寻觅,在弱势群体中求索,聚焦小人物的命运起伏,聚焦大时代的道德力量,使人们认识到“一个有德的社会才是最景气的社会,一个有爱的社会才是最温暖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梦想的基础”。
在这本书中,我们会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看到中国真实的农村和真正的农民。(《乡风中国》,杨文学/著,泰山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新闻推荐
豪门集团旗下的一处楼盘如今停工多时点击查看原图“2015年是豪门的‘转型升级\’之年,是打破‘旧\’豪门,再造...
德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