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军 本报通讯员 李伟 张学东
刚刚过去的2015年,邹平经济收获了这样一份总成绩单: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5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财政总收入106.3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2亿元,分别增长10.1%和9.5%。
在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成绩的取得,工业是顶梁柱。
2014年8月,从客观事实和科学规律出发,邹平明确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号角,提出“大工业”发展战略,通过工业转型升级谋求新的发展动力,实现由工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变。
一年多来,“大工业”战略利用自身要素禀赋,放大比较优势,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发展获取新的内生动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跟进,逐步解决了原先发展中的“亚健康”问题,提高了工业发展健康指数,工业转型提档升级,全面提升了工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做好淘汰和提升两篇文章,邹平工业摆脱“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产业结构获得新的比较优势
经济学家林毅夫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一书中提出,产业结构决定于资源比较优势,并随着它的变动而变动。
前几年,邹平工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恰恰是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突出“症状”是工业传统产业比重大、重工业比重大,钢铁、铝业、焦化等产业占到工业总量的半壁江山。
邹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邹平县委书记赵伟宏说,原先持续规模扩张形成的总量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但当摊大饼式的发展路子越来越窄时,经济发展的诸多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并将变得异常尖锐,传统的发展模式在现行经济形势和宏观环境下越来越难以持续,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顽疾”
与其“讳疾忌医”,不如自我解剖,对症下药。
“大工业”发展战略在推进工业转型方面提出淘汰和提升转型两篇文章,通过调整产业政策、整合园区资源、加大技术投入等综合措施,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并培育战略新兴产业,获取新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技术改造让传统产业,特别是邹平大型企业发展有了新动力。
魏桥创业集团通过技术改造,实行上大压小、等量替代、超低排放。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评价说,魏桥创业集团在超低排放技术改造方面为企业树立了好的样板。
在全国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的背景下,2014年11月,中科院首次与民企合作,旗下金属研究所与西王特钢全面合作战略协议签约。双方将以打造一条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高端特殊钢示范生产线为基础,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
截至2015年底,邹平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00亿元、利润116亿元,增加值增长10%。
技术投入、政策调整、园区规划还孕育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目前,涉铝产业发展成为该县第一支柱产业,轻质高强合金新材料基地入选全省首批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鲜活的数字背后,是一个健康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目前,邹平县已经形成涉铝产业、纺织服装、食品医药、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等主导产业。
以科技投入为重点,创新驱动为邹平工业发展获取新的内生动力,区域品牌走向“高大上”
近日,邹平县金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石油压裂支撑剂、裕航特种合金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轨道交通用铝材、天地缘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瓦楞芯(原)纸及金富通家具有限公司生产的实木家具共计四家企业生产的四类产品荣获“山东名牌”荣誉称号。
过去一年,邹平围绕“大工业”实施“质量强县”战略,突出名牌建设。在全省申请目录数量有所控制,评审要求更加严格的情况下,超预期目标获得了4个山东名牌产品荣誉称号,这又是一项历史性突破。
在名牌企业的强力带动下,全县纺织、食品医药、制造冶炼、家具制造、高新技术等支柱产业,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通的是工业发展的“任督二脉”,邹平人深有体会。
“十二五”期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9个、高新技术企业1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2010年增加335亿元,年均增长11.2%。仅2015年,就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4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11亿元,增长14%。
科技投入需要花心思,投大钱,换来的是邹平工业水平整体“高大上”。
科技投入还让邹平工业在全国声名鹊起,纷纷参与到了玉米油、橄榄油、厨具、藤制家具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当中。2015年,西王集团、开泰集团、三星集团共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5项。
身体棒了、底气足了,邹平工业也有了世界眼光。像涉铝产业,已经对照国际标准,向“高精尖”领域发展,致力于打造核心竞争力强、具有行业话语权的“世界铝谷”。
目前,邹平县形成了丰富的铝产品生产体系。既有铝棒、铝锭等初级加工产品,也有双零箔、现代热敏印刷用PS和CTP版基、航天航空用高强度铝材、轨道交通轻量化合金铝材、高端铝合金轮毂、手机外壳铝合金材料等深加工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民用、军工、汽车、家用空调、轨道交通、航空等多个领域。
现代物流和金融助推生产性服务业紧密布局,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2015年底,滨州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平台“全球速购”正式上线,该中心“山东鲁中跨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毕,在全省第一家建立起了“买全球、卖全球”的全模式(直购、备货)跨境电商平台,在全省率先建立起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优势。
而去年保税物流中心开关运营后,全年就累计转入转出货物2500票、货值2.6亿美元。
作为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生产性服务业紧紧依附于工业,贯穿工业全过程,是当今产业竞争的焦点和价值链中的主要增值点、盈利点。
近年来,邹平把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拉长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最直接、最现实的突破口,重点抓好了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去年,西王智慧物流等34个服务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服务业投资35亿元,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8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亿元。全县开展电商业务的企业达到300余家,年交易额超过300亿元。
除去物流行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明显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5年,4家企业累计发行债券、票据34期,融资334亿元;山东开泰抛丸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山东利和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德州银行入驻邹平,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609亿元、贷款余额达到708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58亿元和84亿元。西王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开业运营,成为全市首家企业财务公司。
新闻推荐
中国和加拿大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峰会召开国际名家“论剑”非常规能源
本报11月5日(记者杨玉龙)10月23日至24日,山东科瑞石油装备有限公司(简称“科瑞石油”)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加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峰会”在第六届外洽会期间召开,中国工程院院...
德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