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高发于冬季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根据最新的流行病报告显示,夏季的脑卒中发病率也很高。德州市中医院东院区脑病一科主治医师李林林介绍,夏季发生脑卒中,又称热中风。此时段人体因散热需要,大量血液流向皮肤,造成大脑血流量骤减,进一步加剧大脑缺血,从而诱发脑卒中。李林林提醒,盛夏要做到“四不”,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脑卒中。
不忘治病。“三高”慢病患者及中老年人群一直被视为脑卒中高发的重点人群。因此,预防首先要重视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日常护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等,切勿随意停药或减量。“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以为自己年轻,有点高血压也不注意,殊不知现在门诊上30多岁发生脑卒中的患者并不少。 ”李林林叮嘱,“三高”患者一定要按时用药。
不忘喝水。当气温在32℃以上,相对湿度在70%至80%时,人体主要通过出汗来维持体温的平衡,每日排汗约1000毫升甚至更多,如果水分补充不及时,就会造成血容量不足,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脑血流量降低,易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可以说,盛夏补水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不要贪凉。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较大时,不易频繁进出。“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或患有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会因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而发生卒中。 ”李林林同时提醒,在使用空调时,最好将室温控制在26℃以上为宜,室内和室外温度差不应超过7至8℃。如果不是热得受不了,老年人尽量少用空调,可通过开窗通风换气、向地面洒水等方式降温。
不要麻痹大意。李林林表示,中风往往会出现一些预兆:一侧身体麻木、无力、活动不便,手持物体掉落,嘴歪、流口水、走路不稳;或与人交谈时突然讲不出话来,或者吐字含糊不清,或者听不懂别人的说话;或暂时性视物模糊,有可能自行恢复正常,也有可能出现失明;突然头昏,周围景物旋转,甚至晕倒等。“这些发作性症状通常很短暂,10几分钟即可缓解,但切勿掉以轻心,应保持镇静,立即拨打120或到医院治疗。 ”李林林表示,发病三个半小时内是最好的溶栓时间,每年门诊只有不到10%的患者能抓住这个黄金时间段,因此切勿麻痹大意。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磊)7月20日,市食药监管局执法人员深入全市便民市场、商场,对水产品经营业户进行抽检,督促他们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
德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