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环卫工人张洪砚早早驾驶着湿扫车,开始在卫生责任区打扫着。 1个半小时的时间,他便将责任区3000米的路段清扫了一遍。待他清扫完了主要路段以后,另一名负责捡拾工作的环卫工人贾玉荣开着快速捡拾车,沿着非机动车道,对少数遗漏的树叶、白色污物等垃圾进行再次清扫。“现在经常能看见洒水车、机扫车在路上来回跑。 ”市民张颖慧指着正在湖滨大道作业的机扫车说,“机械化的设备不仅减少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保洁质量和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咱们的城市变得更干净更漂亮了。 ”
对于张颖慧所说的变化,从事了29年环卫工作的高桂红感触更深。她说,过去就靠着一把扫帚、一辆三轮车,完全凭人力打扫城市的大街小巷,如今,这种情况已逐渐成为历史。
为适应不断加速的城市发展步伐,近年来,德州市大力推进道路保洁机械化作业,先后投资近亿元增配和更新各类机械化保洁设备,各类作业车一应俱全。记者在市城管执法局环卫处了解到,目前,辖区道路机扫率达到90%,洒水率100%,主要路段每日机扫2次、洒水4次,针对重污染天气时,相应地提高作业频次,在启动Ⅲ级及以上应急响应时,24小时不间断作业。通过人机紧密配合、机械高效联合,一天16小时的高频保洁作业模式保障了城市环境卫生水平。
在垃圾的收运处理方面,德州市也不断进行革新改善。为提高规范化收运水平,市城管执法局环卫处一方面不断革新原有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在市区700余小区、单位设置垃圾桶1.2万个,配套压缩车55辆、平板运输车165辆,为市民送上“家门口”的收运服务,实现部分垃圾由垃圾桶到垃圾清运车辆至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清运模式,减少二次污染,努力实现“垃圾不落地,德州更美丽”。另一方面,大力完善垃圾收集配套设施,在市区建设了11座垂直式生活垃圾收集站,26座水平式生活垃圾收集站,两套体系紧密配合,确保了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今年,市城管局环卫处新建了14座集生活垃圾收集站、公厕、环卫停车场、环卫工人休息室“四位一体”的环卫综合服务站,使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更加完善,市民投放垃圾更加便利。
□本报记者石秀秀本报通讯员张颖张子博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文豪连续五届工业设计界奥斯卡奖“德国reddot红点概念设计大赛”全球评审团唯一华人评委;德国奥迪汽车...
德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