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旬老汉,在外漂泊50年,户口早已注销;身无分文只好栖身门洞;疾病缠身,4月2日晕倒在街头。民政等部门联手施救——
4月21日下午,在宁津县大曹镇西堂敬老院,记者见到了80岁的高如义老人。他已经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坐在床上听着收音机,床头柜上摆放着几种时鲜水果。虽然他身体依旧羸弱,还不时地咳嗽,但面色红润了许多。老人流浪了50年,现在终于有了家,结束了漂泊的生活。
疾病缠身,倒在路旁
4月2日,年老体衰、食不果腹的高如义晕倒在德城区荣庄小区里,热心市民邓大妈拨通了市救助站救助电话。 “这老头真可怜,在我们小区废弃的大门洞里住了好几年了,天天咳嗽不止,平时靠垃圾桶的剩饭剩菜或菜市场烂掉的菜叶水果为生,最近走不动路了,只能靠好心人施舍的饭菜维持生命。 ”在大门洞里,救助人员看到高如义蜷缩在一床已经看不出颜色的破棉套里不停地咳嗽,周围废弃的垃圾袋和发霉变质的食品发出阵阵恶臭。救助人员立刻把他送进了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诊断他患有严重心脏病及肺部感染。在医院治疗了3天,他的病情逐渐稳定,被转移到市救助站疗养。救助站工作人员帮他洗了澡,换上了干净的衣裤。晚餐过后,面对干净的床铺被褥,多年没在床上睡过觉的高如义十分激动,他怕弄脏这里的床铺被褥,不敢上床睡觉。在大家的鼓励下,他才上了床,睡了多年来最为香甜的一觉。
一次失足,换来一生艰辛
据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56年前, 24岁的高如义因盗窃了大曹镇供销社的商品入狱,被判了6年徒刑。为了能与父母妻儿早日团圆,高如义积极劳改,终于提前一年释放。出狱后得知妻子已带着可爱的儿子另嫁他人,亲戚也与他划清界限。高如义离开了家乡。
不久他重新组建了一个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几年后第二任妻子又离开了他。从此高如义开始了孤独、漂泊的生活:壮年时在各个工地打零工;年老体衰后就靠卖点水果、捡破烂维持生活。 最近几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无力谋生。为数不多的积蓄花完后,他开始了流浪乞讨的生活,小区的废弃门洞成了他的家。
多方联手救助,他走进春天里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照料重新燃起了老人对生活的渴望,他表示要落叶归根回家乡。据市救助站站长任年丰介绍,按相关规定,救助站接收被救助人员10日内,必须免费送他返回原籍。但与当地民政局联系后才得知由于高如义出狱后从未办理户籍登记手续且几十年音讯全无,户口早已经被注销了。
为了让老人尽快回家乡安度晚年,市县两级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多次来到大曹镇派出所及他所在的乡村,为他搜集一切可以证明身份的材料。几经周折,终于通过村中几名健在的老人确定了高如义的身份,并得知他还有一名叔伯兄弟。情况落实后,民政、派出所、村委会等方面的负责人现场办公,解决了老人的户籍问题。4月17日,宁津县民政局派人把高如义接到了西堂敬老院。老人被安排在双人间里,房间里配备了电视、收音机及崭新的被褥和衣服等生活物品,还安排了特护人员。
□见习记者 张志宁
新闻推荐
为方便群众,宁津县农机服务中心推出“一站式”服务,即购买农机、办理补贴手续、农机牌照、农机驾驶证照片全部在当天完成。今年,该县补贴总金额610万元,目前已落实490余台套,补贴金额420万元。图为工...
宁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