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从宁津县城西行10公里,便到了相衙镇相衙社区。干净的街道两侧是崭新的二层楼房,不乏好邻居、联华超市等名家连锁店,各种农资、土特产等经销店店店相连,统一安装的牌匾鲜艳靓丽。这天阳光灿烂,暖意融融,赶集的乡亲们络绎不绝,熙熙攘攘。记者走进位于街道正中间的胜悟家电,采访店主人王凤英。
“俺家多少地?俺还真说不上来”
“你问俺家有多少地呀?不瞒你说,自打嫁到这儿俺就没下过地,俺家的地在哪儿、有多少,俺还真闹不清。 ”35岁的王凤英细高个、瓜子脸,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说起话来清脆、悦耳,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11年前,王凤英嫁到婆家才几天,就在全家人一次吃晚饭时提出想做生意的想法。在庄稼地里辛苦一辈子的公婆,也不愿让孩子们再受农田劳作之苦,所以对儿媳的提议没有反对而是支持,并提出利用女儿在县城经营农资超市的便利条件,代销农资。全家人一拍即合,很快在镇驻地租了一间门店,又租了后面的一处农家小院作仓库,王凤英在几乎没有什么投入的情况下搞起了农资经营。农资经营是一个薄利行业,她就一门心思地在扩大销量上下功夫。连续几年,她没买一件新衣服,没置办一件新家具,把获得的利润全部拿出来,购置了两辆农用三轮车,她负责联系用户,公公和丈夫各开一辆车送货进村户。几年拼搏,她的经营量一年比一年多,最多时达到200多万元。一家人乐了,而她此时又打起了小算盘。
由于当时的镇政府驻地是一个老区,偏僻不算,整个街道还拐弯抹角十分狭窄,两侧的门店不仅数量有限,且大多是文革期间修建的,房子破旧,又小又黑,家家门店像小杂货铺,这样的经营环境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另外,农资经营季节性太强,一年要闲半年的光景。正当王凤英愁眉不展的时候,镇上要建小城镇的事让她舒开眉头。
“经营家电,俺是先斩后奏”
2007年,相衙镇在相衙社区修建新的小城镇。由镇政府出面组织协调,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沿公路两侧修建了200多间二层小楼,免费安装了地下排水设施,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曾被乡亲们戏说为“相衙镇真完蛋,烘(晚)上一黑一大片”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小城镇的修建正称了王凤英的心,她早早地租下两间门面房。
“经营家电俺是先斩后奏,是瞒着公爹经营的,要是征求意见,他老人家准不愿意。 ”利用农闲时节开始经营些水暖业务的王凤英,接触到了美的集团的业务员,谈起自己经营家电的想法,业务员非常支持。 2008年农历十月十五日,借着美的集团开展活动,胜悟家电正式开业,它是由老城镇搬到新城镇的第一家门店,也是第一个经营家电的门店。在开业的两天里,王凤英出乎意料地卖出了18台冰箱、15台空调,还有一大宗家电商品。听到这一消息后,家里人不但没有反对,反而为她摆上了庆功宴。
王凤英头脑灵活,很快摸清了家电经营的门道,经营的家电主要对着农村市场,既有冰箱、电视、空调等大件,也有电饭锅、电磁炉等小件,以及电脑、手机等上百个品种、千余种规格,生意越做越火。
“过去说的是如何种地,现在拉的都是生意经”
新城镇的日益红火,激发了乡亲们的经商热情。在建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街两侧的门面房就全被占满了,该镇又建起400多套门面房,并成立了环保队,由专人打扫卫生,每隔50米安装一个垃圾箱,购置了两辆垃圾车,定时运送垃圾,还建起5个公厕。小城镇越建越漂亮,乡亲们的经营范围也越来越宽,档次越来越高,不仅本县的名吃店纷纷来此落户,就连省电视台生活帮栏目连锁店、联华超市、好邻居超市等也纷纷在此落户。王凤英的小店理所当然地又扩张了,她又租了两间门面房,将水暖器材经营与安装生意做得越来越大。
“在这街上开店的大多是俺乡里乡亲,过去见面经常说的是如何种地,现在拉的都是生意经。 ”提起新城镇,王凤英很兴奋也很期待,“如果能统一供暖就好了,再在附近住上楼房更好,那样的话,我们这些乡下人就完全跟城里人没什么两样了。 ”
□本报记者 张志宁 本报通讯员 尤炳君
新闻推荐
退市时限将至,小灵通何去何从?,退市时限将至,小灵通何去何从?
2009年2月,工信部曾发布通知,要求在2011年底前完成小灵通的清频退网工作。随着年底临近,距小灵通退市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九月底,小灵通仍有2028.2万用户。业内人士表示,...
宁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