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 夏津新闻 平原新闻 齐河新闻 临邑新闻 庆云新闻 宁津新闻 禹城新闻 乐陵新闻 武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德州市 > 宁津新闻 > 正文

宁津:小蟋蟀渐成文化大产业,宁津:小蟋蟀渐成文化大产业

来源:德州日报 2011-11-09 18:2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讯 (记者 胥爱珍 通讯员 尤炳君 孙久生)10月29日,正值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开放日,在该中心的蟋蟀文博馆,来自柴胡店镇的崔金岭带着儿子津津有味地观看展出的蟋蟀用具。 “我每年都捉蟋蟀卖,参观后才知道这里面有这么大的学问。 ”崔金岭说,“以后得常来看看、学学。 ”

该中心主任刘庆之介绍说,蟋蟀文博馆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蟋蟀主题展示馆,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中华蟋蟀文化第一馆”。自从去年12月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6万余人次参观,成为宁津蟋蟀文化产业的一个亮点。

宁津县素有“中华蟋蟀之乡”“中华蟋蟀第一县”之称,该县抓住这一特色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办节、出书、建馆、搞论坛等,使产业链条越来越长,每年吸引游客上万人次,带来收益3亿多元。今年,宁津蟋蟀文化节已经举办到第五届。每年的八九月份,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10余个省市的斗蟋爱好者就会齐聚宁津,游玩、选购蟋蟀。目前,已形成尤集、柴胡店等4个规模较大的交易市场,带动起80多个“蟋蟀专业村”,每年从事捕捉、交易蟋蟀的农民达到3万人。当地群众把蟋蟀看作是增收的“金虫”,一只品相好的蟋蟀最高可卖到1万多元。

蟋蟀市场的繁荣还带动起几个烧制蟋蟀罐的专业村,刘营伍乡西刘村张华新制作的蟋蟀罐,每只可卖到四五千元,畅销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因市场而兴起的从事蟋蟀用品经营的小商店,也从几个发展到上百家,一季下来一间小店就有几十万元的进账。

近年来,宁津县还加强对蟋蟀资源进行保护、对交易行为进行规范、对产业进行包装,去年建立的蟋蟀文博馆,把零散的蟋蟀文化进行了集中展现。目前,该县正积极筹划建设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蟋蟀交易等于一体的大型蟋蟀文化产业城,壮大蟋蟀文化产业。

新闻推荐

女牛倌贾宁,女牛倌贾宁

走进宁津县相衙镇谷白社区佳宁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见到是一排排崭新的牛舍,700多头奶牛在这里养殖,每天的出奶量在3.5吨以上。可谁会想到这个奶牛养殖合作社掌门人贾宁,是个曾有着安定工作的女大学生...

宁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津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宁津:小蟋蟀渐成文化大产业,宁津:小蟋蟀渐成文化大产业)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