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建设引领农村社区化发展的 “德州模式”引起广泛关注,农村党员干部星级化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两新”组织区域化党建工作迈出新步伐,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越来越公开透明……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全市党员干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开拓创新、扎实苦干、争创一流,为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德州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构筑起党的组织建设新高地。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强大思想动力
庆云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黄平亮身患重病,胃组织全部被切除,但他依然坚强乐观地奋斗在工作一线,支撑他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他因此被称作“无胃检察长”。黄平亮是德州市在开展“创先争优、做兴德先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个典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够发自内心地热爱工作、勇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一流的业绩。德州市各级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工作部署,把组织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实践特色,创新活动载体,为全市科学发展提供了持久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善始善终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09年3月全面启动,2010年2月底基本结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活动主题和“创新有为、务实求进,加快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建设”实践载体,创新“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分析检查报告“书记点评”、整改落实“书记约谈督办”等工作机制,得到中央、省委领导肯定。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1.7万多次,培训党员干部50多万人次;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11402个,集中解决突出问题5679个,废、改、立各项制度2.8万项,群众满意率达99.96%,基本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
——坚持群众满意导向,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市创先争优活动2010年4月28日全面启动,确定了“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主题和“创先争优、做兴德先锋”载体,1.2万个基层党组织、27.9万名党员在日常工作中创先进、在本职岗位上争优秀、在关键时刻显本色。普遍建立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领导点评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向党组织和党员提出问题16万个、意见建议16.5万条。开展了“深化创先争优、建设幸福德州、让人民群众满意”活动,抓好党员干部承诺践诺和群众评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6.9万个,为群众办成了一大批实事好事、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全市选树先进基层党组织236个、优秀共产党员343名。“七一”期间,德州市2个先进单位和个人受到中央表彰,28个先进单位和个人受到省委表彰,320个先进单位和个人受到市委表彰。
把握导向、扩大改革,打造一流干部队伍
宁津县副县长沈四平是一名年轻干部,之前是夏津县田庄乡党委书记,他参加了去年市委组织的副县级干部公开选拔考试,成功入选。像沈四平一样,德州市有一批年轻干部通过竞争性选拔,脱颖而出。
为增强干部任用的公开度、透明度,德州市不断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德的专项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公示、考察预告、差额考察、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等一系列制度,大力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加大竞争性干部选拔力度,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2007年以来,全市竞争性选拔县处级干部284名,其中县市区党政正职11名、副职14名,市直部门正职10名、副县级干部250名。各县市区竞争性选拔乡镇党政正职115名、副职13名。特别是去年,德州市一次性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18名和正科级干部15名。
为解决部分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阅历单一、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市委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如维稳、村级组织换届、新农村建设等,组织不同职务层次、不同岗位优秀干部到基层一线、重要和特定岗位进行实践锻炼。
为丰富干部阅历,开阔干部视野,德州市还实行“上挂”“外挂”等多种挂职锻炼形式,形成了与中省直机关干部双向挂职、赴先进发达地区挂职、到基层一线和重要岗位挂职“三位一体”的干部锻炼培养机制。
德州市自2007年开始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以综合考核为主导、群众评价为基础、部门考核为参考的考评体系。去年以来,进一步探索形成了县市区、市直部门、垂管单位分类考核办法,加强经常性考察、跟踪考核和专项考核,强化实地调查、延伸考察、民意调查和实绩分析,引入电话随机调查、居民代表评议等办法,增强了考评的科学性、真实性。
德州市从保护干部成长、关心干部进步的角度,实施“从严管理干部计划”,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规范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省委书记姜异康对此作出重要批示,被评为全省组织系统2008年度十大创新成果并受到表彰,中组部《组工通讯》向全国介绍推广。建立了“12380”举报平台,加大典型案件查处、通报、责任追究力度,匡正了选人用人风气;召开了全市严肃换届纪律工作会议,采取多种方式开展“5、17、5”等换届纪律教育,聘请了换届纪律社会监督员,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优化环境,创新举措,建设人才高地
陈勤,中等个头,打扮休闲,乍一看没有特别之处,其实他是著名的专家学者。 2009年8月,他被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同年10月,又被确定为 “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陈勤现任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乐陵希森中联马铃薯产业集团首席专家。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市委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召开了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立了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人才工作配套联动体系建设,完善了人才发展政策体系,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得到有效落实,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实施了“6511”人才引进、“888”人才集聚、“双百合作”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开展了首席技师、乡村之星选拔工作和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完成第一期首席专家建设工程。目前,全市共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53人,省“万人计划”第一层次人选2人,泰山学者2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人,省首席技师24人,省乡村之星4人;市首席专家16人,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0人,市首席技师52人,市乡村之星50人。
加强人才载体建设。建成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个、博士后工作站10家、院士工作站5个、海外人才工作站4个、留学生创业园3处,5家企业入选首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各类创业载体吸引凝聚人才的承载力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杨德林 本报通讯员 德组轩
新闻推荐
宁津新发放支农贷款5000万元,宁津新发放支农贷款5000万元
宁津讯 (孙久生杨海涛许鑫)为支持春耕备播,宁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变“坐店等客”为主动营销,对涉农需求资金给予优先授信、优先办理、优先满足,截至目前新发放支农贷款5000万元。该县联社利用春节期...
宁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