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 夏津新闻 平原新闻 齐河新闻 临邑新闻 庆云新闻 宁津新闻 禹城新闻 乐陵新闻 武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德州市 > 宁津新闻 > 正文

文化的魅力,文化的魅力

来源:陵城区报 2012-02-15 19:30   https://www.yybnet.net/

人物简介

张宝申,回族,1944年出生,山东宁津县人。北京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少数民族创作委员会委员。童年在故乡上学读书。 1958年进北京618厂工作。 196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1979年4月调中国评剧院任专业编剧。创作有现代评剧《银河湾》、《驼龙传奇》、《黑头儿与四大名蛋》、《情恋万家》和电视剧《西部热土》、《雾峪村的故事》、《陈州遗恨》等。出版有小说集《黑大侠情话》、《张宝申小说散文选》;诗集《四月草》、《彩色的爱》、《岁月剪影》和散文随笔集《艺文散记》等。荣获北京市第三届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和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2011年5月,我陪同我国原驻芬兰大使王廉先生和王树理、王延辉、石彦伟等几位回族作家,来宁津参观走访。在新落成的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客人们对宁津的文学创作、杂技文化、蟋蟀文化、书画文化以及美食文化等宁津的特色传统地域文化,赞叹不已。宁津文化的魅力,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作为在故乡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个作家,我对宁津文化魅力的感受,更有着切身的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宁津这方文化底蕴深厚热土的哺育,引领我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上世纪50年代,我在长官镇读小学时,和同学们经常去的地方,是西街的一个文化站。文化站地方很小,临街的两间屋子,外间屋比较大,勉强地放着一个乒乓球案子,打球时经常会撞到身后的墙。里间屋有报纸、刊物和为数不多的书籍。那时,镇上没有什么文化娱乐场所,这小小的文化站就成了同学们下学后的一个乐园。我因受父亲的影响,从童年就对文艺产生了兴趣,喜欢看“闲书”,来文化站主要是看书、看报。像“连环画”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吉学霈的《一面小白旗的风波》以及《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等小说,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1955年,我读小学五年级时,有一次来文化站,看到几个大人挤到一起,在看新到的《河北文艺》,边看边议论。后来我听明白了,那上边有一篇小说《郭大强》,是我们县一个叫郭澄清的老师写的。我也赶紧挤过去看。原来,我们县也有作家啊!我感到特别新鲜,心想,报刊上的文章谁都可以写呀。从此,我把郭澄清这个名字,印在了脑子里,成了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在故乡这个简陋的文化站,我深深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从这里开始了文学的启蒙。

上世纪80年代,有一次回乡看望我的小学老师张廷贵先生时,张老师提到上世纪50年代,长官东街也曾开办过一个文化宣传室,兼有扫盲和普及群众文化活动的任务。当时,尚未成名的作家浩然在《河北日报》当记者,曾到长官东街文化宣传室采访过,是张老师接待的。我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回北京后,有一次见到浩然,我问起他这件事,他说还有印象。那时,宁津属河北省沧州地区,他在《河北日报》时来沧州地区采访,听地区的人介绍说宁津的农村俱乐部和文化站点搞的不错,曾来宁津采访过。他还对长官的包子和大柳面印象深刻,赞不绝口。时间过去这么多年了,早已成为著名作家的浩然还能记忆起宁津农村的文化活动和宁津的名吃,可见文化魅力的影响力。

1958年宁津县就被国务院命名为文化县,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一批文化人才。其中,以郭澄清为代表的宁津作家群,就是宁津文化的标志之一。到上世纪60、70年代,宁津作家们的文学创作,达到了鼎盛时期。郭澄清的短篇小说《社迷》、《黑掌柜》和长篇小说《大刀记》等,名扬全国。其他作者,如郭念军、刘俊良、吕德录、王金铎、张长森等人的作品,也常见诸报刊。 1965年,全国召开“青年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宁津一个县就有三名代表出席会议,全国独一份。同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等报刊,都对宁津的文化特色发表了评介文章。《山东文学》1965年第11期,出刊了“宁津青年业余作者专号”。在文坛内外,宁津可谓声名鹊起,风光无限。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宁津的文学创作,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涌现出了杨柱山、王焕琦、谢文成、高迎春、李妹姚、王培元等新的作者,他们用新的作品传承着宁津文化的魅力。

文化对一方水土人文思想的影响和精神气质的潜移默化作用,是文化塑造人和塑造社会的魅力之一。无论是读郭澄清等宁津本土作家的作品,还是宁津籍作家周尝棕、李久泽、姚振起、杨金亭、王中才等人的作品,都能品味到宁津地域文化的特色,感受到特色文化的魅力。 1975年,郭澄清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修改《大刀记》时,我和在京的宁津籍作家杨金亭、王中才等人去看望他,我们不约而同地谈到所以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是受到故乡戏曲、曲艺、杂技等地域文化的熏陶。宁津的传统文化培育了作家,也成为作家们创作的灵魂。

近年来,宁津的文化建设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要打造“区域文化高地”,让宁津的文化魅力走向更广阔的领域,仍然需要进一步发挥文化人才的优势,树立创新思维,整合文化资源,挖掘宁津文化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加强文化品牌的宣传推广,加速文化产品产业化的进程,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才能并驾齐驱。我们期待着宁津文化的魅力与时俱进,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

□张宝申

新闻推荐

难忘岁月中的“大刀”情,难忘岁月中的“大刀”情

山东电视台在春节前播出近两个月的电视剧《大刀记》已离我们渐行渐远了。老实讲,一开始我并没有看好电视剧版的《大刀记》。因为我始终认为,无论怎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无法逾越原著作品,更何况还有着...

宁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津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文化的魅力,文化的魅力)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