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棉纺织企业逆势扩张、武城玲珑轮胎项目加紧后续建设、宁津家具业实现新突破……今年以来,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给德州市经济带来严峻挑战,但德州市企业抱团发展,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
夏津:棉纺企业共享资源
“田总,现在竹节纱每吨纯利500块钱,我们刚刚从宁波接到一笔订单,咱们共同做。”10月25日,德州恒华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书贞给天润纺织公司董事长田绍庆打来电话。
夏津县现有规模以上涉棉企业140余家,今年以来,很多企业出现“订单荒”,而恒华公司的订单却很多,于是,瑞鑫纺织、鑫昊纺织、祥瑞纺织等10余个曾经的“对手”都成为恒华公司的合作伙伴。
除了分享订单,该县纺织企业也在信息、技术等领域力求共享。产业的集聚,使这个传统行业爆发出新的活力,除了显著的市场效应外,还吸引众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关注。今年以来,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与鑫秋家纺等7家企业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共建产学研基地。
“棉纺织业集群区,决不是企业的简单扎堆。 ”该县在体制上大胆创新,计划以2至3个优秀企业作为虚拟联合主体,一个牌子对外,以便进入争取棉花配额、政策资金的门槛,便于大宗的棉花采购,节省人力、物力。
该县还高起点规划纺织工业园区,建设集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于一体的纺织企业高端园区,使入园企业集中接单、统一配送,实现园区内公共资源的低成本共享。
武城:汽车零部件产业大升级
近日,德州玲珑轮胎有限公司工程部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总投资108亿元的玲珑轮胎20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投产运营后,该公司又开始着手准备1000万套高性能半钢轮胎项目的建设。
玲珑轮胎项目的落户,看中的是武城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配套带动能力。该县成立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委员会,制定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大升级”战略,引导企业从产品制造向研发型转变,企业扩张方式向开放型转变,产业发展向品牌化转变。同时,该县围绕产业链招商,逐步形成了一个以汽车零部件、子午轮胎生产为中心,集轮胎胶囊、车轮、刹车片生产于一体的集群式产业链条。
该县设立了5000万元的骨干企业还贷周转金,把汽车零部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加快技术改造、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层次的重要举措,与清华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
如今,该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了由单一生产、低层次建设,到机械化、智能化、高水平的成功转型。现已拥有216家企业,包含6大类20多个系列产品,供应链覆盖全国80%以上的汽车厂家。今年前9个月,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近13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财源支柱产业。
宁津:家具产业取得新突破
从宁津县张大庄镇清明寺社区一路东行,至大柳镇政府驻地,大大小小的家具企业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我们这个产业园区是清一色的家具生产企业,原来说同行是冤家,现在同行成了亲家。”清明寺社区党支部书记尹华江说。
从“冤家”到“亲家”,在该县汇丰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万明那里得到印证。他起初依靠锛、凿、锯、斧等工具加工简单的家具,为保留“绝活”,都是关起门来生产。即使这样,“铁饭碗”还差一点保不住。一个客商要求一次订50万元的货,一个月内交货。但按照当时的生产规模,别说50万元,就是10万元的货他也做不出。结果,生意没有谈成。“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干得再好也挣不了几个钱。”从此,李万明开始让别人加工。在他的带动下,附近的家具产业逐步发展起来。
为使家具产业形成合力,该县每年都组织企业参会、参展,利用家具文化节等平台把大伙聚到一起,研究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并形成链条互补。在一系列措施的带动下,该县家具企业总数达到了2992家,年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家具产品结构从最初的餐桌餐椅单一产品发展到餐厅家具、卧房家具、实木内门等八大系列上千个品种,并实现了由桌椅生产到专业实木家具制造的质的突破。□本报记者 张志宁 本报通讯员 董玉龙 王玉磊 宋立忠
新闻推荐
物业费和供暖费捆绑收取合理吗?,物业费和供暖费捆绑收取合理吗?
本报讯 (记者 徐冬晓 见习记者 红岩)近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城尚东小区张先生拨打12345市民热线,反映自己去物业缴纳暖气费时,物业要求将下一年度的物业费一并缴纳,否则将拒收暖气费。11月6日,记者从...
宁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