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杜集镇来庄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型社区,人口1233人,耕地2213亩。和其他农业社区一样,这里的群众也都是以打工和种地为主。
今年4月14日,省体育局干部魏淑波进驻来庄社区担任“第一书记”。他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开始村民并不相信他能为村里干什么事,但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大家的看法。
村里原有的饮用水井因靠近养鸡场,村民一直担心水会被污染,但想整改又缺乏资金。得知这一情况,他立即向自己的单位申请,为村民打了一口放心井。看着汩汩冒出的甘甜卫生的井水,村民们欢欣鼓舞。大家都在交口称赞:“这个‘第一书记\’还真能给咱们办实事! ”此时,他进村还不到20天。
有了这个开端,魏淑波开始放手开展规划好的各项工作。他先是召开了村里党员会,先听听党员干部的呼声和意愿,又召开村民代表会和全体村民大会。每一次村民大会,魏淑波都确定一个议题,每一个议题都是关于大家生产生活的,有致富项目,有修桥修路的规划,有成立合作社的讨论,村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接着,他又入户走访,并制作了《基本情况调查表》、《特困家庭统计表》等近10项调查统计表,内容涵盖了群众家庭信息、收入来源、子女上学、住房饮水等。
看完一份份回收的调查表,魏淑波也把来庄社区的基本情况装进了心里。根据这些信息他发现,其实村民的眼界还是很闭塞,生产生活都是传统的习惯。究其原因就是村里的年轻人、有文化的能人都外出务工,留下的全是妇孺老幼,以致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都不能正常召开,上级的政策精神传达贯彻不到位。
为及时有效地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魏淑波创办了来庄社区报,免费赠阅给村民,并开通了来庄社区网。这次村民比通水更兴奋。村民刘德芳自豪地说:“哪个社区既有报纸又有网?就是咱来庄! ”
通过信息沟通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来庄社区群众的眼界宽了,心里亮堂了,共识增多了,发家致富的愿望更强了。社区发展苗木种植、改良花生品种的计划一经提出,便迅速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目前已落实苗木种植面积200亩、花生种植430亩。
社区党支部书记韩各胜说:“魏书记驻村以来,真心为村民办实事,风里来雨里去地奔波,大家都信任他。 ”
据了解,魏淑波进驻后,先投入6万多元走访慰问老党员、贫困家庭,为社区留守儿童购买玩具和学习用品。现在又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997平方米社区活动中心。但魏淑波对自己的工作并不满足:“物质帮助只能是一时,带领老百姓真正走上致富道路才是驻村帮扶的最终目的。 ”
□本报记者 李静 本报通讯员 德组轩 王猛 刘胜强
新闻推荐
宁津县人民医院——
宁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