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兆坤 通讯员 狄如春
“悟空,到老师这里来。 ”4月11日,宁津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刘晓庆用夸张的语调招呼一个在楼梯口玩 耍 的 学生,见“悟空”只望着她而不动弹,刘晓庆又做了一个提腿、弓身、手遮眉毛的孙行者的经典动作,“悟空”一看,乐了,连蹦带跳地钻进老师怀里。“悟空”名叫刘洪超,今年6岁,是一名自闭症儿童,他喜欢看动画片《西游记》,别人一变着声调、做着鬼脸地叫他“悟空”他就特别的开心。“如果用正常的语调和他讲话他不会理你,每次和他讲话都怪声怪气,一开始有外人在场我特别不好意思,现在习惯了。 ”刘晓庆说。
“现在习惯了”,在记者与刘晓庆接触的近6个小时的时间里,这是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刘晓庆是一个“90后”女孩,通过事业编考试成为宁津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她负责两个智障班共25名学生的生活课和音乐课。和刘晓庆同来的还有五名教师,他们每天吃住在学校,尽心照顾着全校42名特殊学生。这六名老师,都没有结婚,最大的也不过25岁,有时候带着学生出去散步,学生会忽然叫他们“爸爸”“妈妈”,他们不但没有尴尬,有的是一份感动和殊荣。
每天早晨六点,老师们就要起床打扫卫生、为学生准备早餐;学生用餐完毕,老师们才坐下来匆忙吃几口。八点钟,在征得学校同意后,记者跟随刘晓庆体验了特别的课堂教学。
看到老师进来了,一个学生撒娇似的说:“老师,我的衣服坏了。 ”这一喊,其他学生也跟着起哄。“老师,我的没坏! ”“老师,我的也没坏! ”刘晓庆不慌不忙,走上讲台,说:“衣服坏了的,下课以后找老师补衣服,没坏衣服的同学提出表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刷牙,等你们学会了刷牙,老师就教给你们补衣服。好,小手放桌上,腰挺直,脚并拢! ”课堂瞬间安静下来了。学生们先跟着老师复习了《认识牙齿》,然后边唱《刷牙歌》边跟着老师模拟刷牙的动作。这样过了20分钟,就有同学坐不住了,离开位子想到外面去,刘晓庆就开始讲笑话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郭连帅,你今天早晨叠被子了吗? ”“叠了! ”郭连帅说。“恩,老师看到了,别的小朋友的被子是豆腐,怎么你的成了花卷了呢? ”郭连帅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招真管用,同学们也不到处跑了,坐在位子上哈哈大笑。“他们每个学期都有进步,这才半个月他们就都学会刷牙了,上个学期教给他们系鞋带,整整用了半个学期的时间。 ”刘晓庆说,“这些常人眼中‘不值一提\’的进步,足以让老师们兴奋好久。 ”
虽然同为智障班级,但孩子们的情况不尽相同,除了常规课程还要进行一对一的个训。 12岁的自闭症男孩刘畅,现在在老师的辅导下,已经开始学习小学五年级的课程;喜欢在课堂上和老师开玩笑的郭连帅,通过早期的专注力强化训练,完全可以进入普通的小学随班就读,现在学校正积极和家长沟通。
“每次带他们出去,别的孩子就会指着他们叫‘傻子、傻子\’,我心里特别难受。家人也说我,一个大学生做什么不好,非要教那些‘不正常\’的孩子。 ”一直阳光快乐的刘晓庆眼里瞬时噙满泪花,“他们不是傻子,他们很正常,他们只是沉溺在另一个世界的情感里,还没有走出来。我爱他们,我们都很爱他们。 ”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张腾飞) 4月11日,全县第一季度招商引资工作调度会召开,听取县直产业招商、综合招商部门负责人关于在建在谈项目及招商线索的汇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毕志国、副县长郝焱参加会议。毕...
宁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