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时期,宁津县几经分合,易改县名,归属不一。振华县的由来和沿革情况如下:
1940年9月12日,津南地委书记马振华在柴胡店区薛庄开会布置工作。会议期间遭到敌人围攻,战斗中,马振华和宁津县委书记张维明等11位同志壮烈牺牲。“薛庄血案”发生后,斗争形势日益恶化,为便于展开对敌斗争,津南地委和津南专署于1941年6月决定,以宁津县南北公路为界,将宁津县划分两个县。公路西仍是宁津县;为了纪念马振华烈士,公路东命名为振华县。划县建政后,第一任领导:振华县委书记时进,县长张少通;宁津县委书记关器,县长李光远。
1943年春,日伪军加紧推行了镇压人民的“囚笼”政策,围绕原宁津县区域修筑了一条包围圈洪沟。面对这一情况,为了有利于开展游击战,集中力量,打击敌人,津南地委决定将宁津、振华、鬲津三县撤消,恢复原宁津县行政区域,定名振华县。
合县后,全县30万人口,约500名党员;一个县大
队三个小队,有1000余人(枪);全县划分十个行政
区。
振华县的抗日军民在党的坚强领导和马振华
英雄事迹鼓舞下,渡过了抗日战争的最艰难岁月,
打垮了日伪顽在振华县建立的所谓“强化治安”、
“模范县”,彻底摧毁了敌人在振华县推行的洪沟围
困、岗楼据点包围、公路封锁的“囚笼”政策,取得了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年8月14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
9月14日振华县城解放,盘据在振华县的反动头
目,都得到了人民的惩罚。
1949年7月2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渤
海行政区所辖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专署,分别
更名沧南、乐北、清河、垦利专署。由此,振华县撤消,恢复宁津县。宁津县归属沧南专署领导。
宁津县易名振华县历经八年之久。八年多来,振华县以马振华的英雄业迹和人民的英勇斗争,名震津南、鲁北大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李晓东 董雪)3月23日、24日,宁津县分别在时集镇、津城街道召开两区同建调度会。县委副书记、县长高秀鹏,副县长许书旺出席。在听取了各乡镇(街道)两区同建工作情况汇报后,高秀鹏指出,做好两...
宁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