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执教乡村13年,把无私的爱给了孩子们。正值年富力强的年龄,她却身患癌症。为了心爱的三尺讲台,她带病坚持工作。她说,不跟孩子们在一起,我心里很失落。
4月10日,天上飘着细雨,王俊英的伤口有些疼,但她依然面带笑容,站在讲台上认真地向学生们讲着课文。王俊英手术后的疼痛从不表现在脸上,她只想做孩子们眼中最美的老师。
王俊英执教于平原县三唐乡中心小学, 13年一直工作在最基层。
1999年8月,德州电大毕业的王俊英被分配到三唐乡高级小学。从那时起,她便与教育事业和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她负责5个班的语文课,还兼着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工作之余,还兼职住校学生的生活老师,负责他们的饮食起居,把无私的爱都给了孩子们。
2006年,王俊英来到乡中心小学任教,担任六年级语文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工作,还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照顾学生,她说服丈夫,把家安在了学校一间平房里。学生生病,她会亲自陪伴输液;有的学生家庭困难,她就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部分钱给他们买新衣服;有的学生家长接孩子晚了,她就让学生留在家里吃饭;一到夏天,王俊英还在家熬了绿豆汤给孩子们防暑。在学生眼中,王老师就是他们最美的 “妈妈”。加上教学成绩突出,王俊英连年被县里评为优秀教师。
然而,命运却没有眷顾这位学生眼中的好老师。2008年冬天,王俊英感觉身体不适,左腋下有包状块,老师们劝她到医院检查,因当时正筹备学生竞赛,王俊英轻描淡写地说,等学生竞赛完了再说吧。转眼到了来年5月份,学生竞赛结束,王俊英体力明显不支,同事们又催她去看病。她说,还一个月学生就要毕业考试了,再等等吧。谁曾想到,就在学生毕业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王俊英就被诊断为乳腺癌并伴有淋巴结转移住进了医院,当天就做了手术。
当时正值暑假,孩子们听到王老师生病的消息,用零花钱买了小礼物、小零食,结伴到医院看望老师,王树凯因有事没能与同学们同行,哭着让爸爸骑摩托车带他专程去看望老师。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脸庞,王俊英知道,孩子们离不开她,她更离不开孩子们。
在常人无法想象的10次化疗和25次放疗中,王俊英没掉一滴眼泪,她说,要做孩子们最美的老师。患病期间,王俊英积极要求入党,并央求校领导在她放化疗的间隙,安排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三唐乡教管会主任、总校长王淑荣拗不过她,便安排她管理学校的图书档案。整理资料、贴标签、打扫卫生,王俊英每一件事都做得非常认真。一日三餐的开饭时间,她还主动帮餐厅师傅盛菜、发放馒头。
2011年6月,在做完最后一次化疗后,头发还没长出来,王俊英就极力要求回到讲台,校领导无奈地答应了她的请求。就这样,王俊英又开始了疯狂的工作,每天晚睡早起,上网查资料,刻版印题,全然忘了自己是个病人。每年春冬两季,王俊英的伤口就隐隐作痛,但她从未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始终微笑着讲课,为学生辅导作业。 2011年10月,王俊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生病期间,王俊英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汉语言文学函授学习,取得了本科学历。在病床上,她还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了解课改新动向,积极撰写论文 20多篇,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生病后,王俊英一心扑在工作上,她所教的毕业班成绩名列全县前茅,其教学设计及优质授课均获全县一等奖。
王俊英说,她离不开三尺讲台,更离不开孩子们。为了心爱的教育事业,她会像一束铿锵玫瑰,时刻用笑容把美丽绽放。
□本报通讯员相子瑞邹秀青
新闻推荐
4月16日,平原县恩城镇高森制罐生产车间全长110米的生产线,只用3个工人在操作生产。该生产线采用美国进口设备,产品除满足该镇啤酒厂需求外,还与青啤、雪花等啤酒厂签订购销合同。如今,该镇已形成易拉...
平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