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德州市纪检监察机关把群众满意定为信访案件处理结果的重要指标,为上访者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上访问题得到公平、公正处理,有效避免了缠访、越级信访案件的发生。
完善制度建设,被动变主动
老上访户成“建设监督员”
平原县坊子乡东仓村村民杜立正是该乡东仓安置区建设监督员,如今在乡里知名度颇高。去年5月社区建设的时候常主动向“心存顾虑”的乡亲们讲解社区建设的种种好处。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以为他是乡里的干部,哪知道他曾经是出了名的阻挠社区建设的老上访户。
老杜的变化从哪里来? “政府肯听咱老百姓的,有意见及时接纳,‘气\’顺了干事就有劲儿了。 ”老杜乐呵呵地回答。
为保障党员、群众检举、控告、申诉和提出批评建议的民主权利,近年来,市纪委监察局先后出台了《德州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督察督办工作暂行规定 (试行)》《德州市纪检监察信访案件管理暂行规定(试行)》《关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信访接待日活动安排意见》等若干制度规范,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构筑起一道道铁壁铜墙。
通过建立信访重点乡镇管理制度,市纪委将“亡羊补牢”工作方式转变为“未雨绸缪”调研预防式,把越级访问题较多、信访量较大、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的乡镇,列入信访工作整改乡镇,实行重点管理,多次派专人督导,帮助分析原因、共同研究措施,扭转了被动局面,重点管理乡镇的群众进京到省上访数量大幅下降。
完善应急处置,防患未然保稳定
“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十八大召开期间,德州市有效化解进京访苗头50余起,实现了到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非正常访和到中央纪委接待窗口集体访、重复访、纪检监察机关业务范围内上访、滞留的缠访闹访五项指标为零。
“只有建立工作联动机制,才能从源头上减少信访案件发生。 ”市纪委副书记刘国亭说。为此,市纪委通过凝聚内部合力,协调外部关系,控申部门治标与业务部门治本、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由“独角戏”向“大合唱”的转变。
从2012年9月17日至十八大结束,德州市实行每天一位市纪委常委带班接访,同时做到“五包”,即包接待、包协调、包督办、包落实、包稳定。为做好应急保障工作,成立了应急处理小组,组建应急队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同时加强与中央纪委、省纪委的联系和沟通,每天了解信访动态,随时予以处置化解。
严格考核问责,力争案结事了
群众满意是最终目的
在夏津县纪委优化办的办公桌上,放着厚厚的一摞承办单。翻开一看,其中有违纪投诉、行政效能投诉等,但更多的是反映暖气不热、路面难以通行等民生问题。在2012年10月29日的一张承办单上,某小区居民反映有线电视没信号,县纪委随即与开发商和电视台进行协调。 11月5日,小区居民的有线电视信号就来了。
“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到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全过程,认真调查核实群众反映的线索,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这是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子玉在全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明确要求。
市纪委每季度向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及相关县市区委书记通报信访有关情况,并明确提出对一定时期内越级集体上访量较大和增幅明显的县市区实行约谈制度。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违反信访工作纪律的责任追究机制,对因调查不认真、定性不准确、处理不到位、程序不合法而造成重复、越级访或群体性事件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追究责任。
□本报记者 钟伟 通讯员 颜宏伟 孙立宁
新闻推荐
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
平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