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土地稀缺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的 “掣肘”。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谋全局。平原县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找出路,以腾笼换鸟、自我革命、合作双赢、招商选资的方式走好 “优化增量” “盘活存量”路径,高效集约利用每一寸土地,打开土地增长空间,释放经济增长红利。
腾笼换鸟,实现借 “壳”发展
1月4日,在安华陶瓷新材料吨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排排试产出炉的陶瓷新材料吨缸。 “这种新材料酒缸是一种高性价比的产品,每只生产成本估算400元,市场售价每只却高达2000元。”安华瓷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平说。
据悉,该项目是安华瓷业在收购原博泰减速机公司土地、厂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原博泰公司占地180亩,由于经营不善,导致厂房闲置。自2013年5月开始,平原县为安华牵线搭桥,协助引进了陶瓷新材料吨缸项目和潮州海纳百川花纸项目。
除安华之外,平原县众多企业也采用腾笼换鸟的方式,实现企业借壳发展,江苏嘉隆出资9400万元,买断信达公司全部股权,全新改造原有生产线,新公司将迅速成为全国重要的光气生产基地。博畅化工入住前曹原忠臣化工闲置厂区,项目达产后,年产2万吨绿色环保橡胶促进剂,上缴税金2200万元。
自我革命,实现 “涅槃”重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土地资源紧缺、发展空间受限等瓶颈,平原县开阔视野,独辟蹊径,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硬是从 “夹缝”中挤出空间,在艰难中求得发展。
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平原县土生土长的草根企业,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福洋在拓展空间上面临困境。“如今,企业发展确实遇到了土地瓶颈问题,只有自我革命,才能涅涅槃重生。”公司董事长兼总理张雷达说。
福洋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成立生物发酵研发中心,校企联合攻克生物发酵难题,优化了菌种,缩短了葡萄糖酸钠发酵时间,葡钠生产线年生产能力由5万吨提高到6万吨。占地面积没增加,设备也没增加,福洋利润却提高了20%。
在江山科技有限公司,我们看到的是企业环形的复式厂房,汇胜纸业也通过科技创新达到集约利用空间的目标,减少占地30%。
合作双赢,实现起 “死”为 “生”
近年来,平原县鼓励投资者通过重组、合作等方式进行生产经营,盘活利用低效土地。大蔡牧业、坚石电力、永恒化工是平原县原有企业,受市场影响,发展面临困境。
去年,3家企业分别攀上行业 “高枝”,与央企、国企合作重组。
坚石电力与国企中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合作,生产大型水利设施启闭机,产品主要出口赞比亚。大蔡牧业与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滨州新盛集团合作,新上快大型肉食鸡加工生产线,填补了德州快大型肉鸡加工的市场空白。
“这些合作,没有另起锅灶,都是在原址实现‘脱胎换骨\’,既救活了本土企业,又将孵出支撑平原县工业格局的立县企业。”县委常委、副县长谷举族说。
近年来,平原县把引资和选资结合起来,对入区企业实行供地面积与投资强度、产出和税收收益挂钩,对新上项目严把土地容积率、投资强度和亩均税收的政策关卡,从而既节约土地,又提高利用效率。
由山东天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超高亮度LED芯片生产项目,经项目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科技创新达到集约利用空间的目标,项目达产后亩均税收将达到56万元。投资1亿元的超纯电子专用材料生产项目,占地仅23亩,项目达产后,利税却可达2亿元。
平原县从节能、环保、安全、税收、占地“五个维度”筛选项目,成功引进鸿荣电子、天美电子、日升科技、中远新能源等30多个科技含量高、占地面积小、税收贡献大的高科技项目。
今年,平原县累计新签约项目63个,总投资329.3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7个。
□记者 张娜 通讯员 石金田
新闻推荐
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2013年4月份,医院投入巨资加强信息化管理,努力打造成全市至高点。按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县医院先后完成了机房和培训环境建设、人员培训、综合...
平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