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杲铺讯 “俺们村的 ‘春晚\’,音响、服装、道具一样也不少,歌曲、舞蹈、魔术,节目个个精彩!”组织举办过15年“春晚”的王杲铺镇杨诗庄“草根”导演孙学武很是得意。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趋强烈。如今,举办“春晚”悄然成为农民欢度春节的重头戏,跳广场舞、扭秧歌、唱歌、听戏……在该镇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参与文化活动已是社会新时尚,乡村文化活动呈现新常态。
王杲铺镇紧贴乡村实际因势利导,坚持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原则,以有场地、有组织、有队伍、有经费、有制度“五有”为标准,及时为群众送上全新的文化盛宴。镇党委政府、社区、村层层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文体活动小广场建设,并配备配全了服装道具、锣鼓乐器、音响设备。为了倡树社会新风尚,今年3月,该镇制作了“四德”模范宣传栏,将13名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对外公开,号召社会各界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人人争当模范。
“咱老百姓有自己的舞台,大伙都争着上!”今年53岁的吕秀梅是王杲铺村“快乐妈妈”舞蹈队的队长,她所带领的队伍在今年的全镇广场舞比赛中一举夺魁。吕秀梅所说的舞台是该镇每年举办一次的农民文化艺术节。艺术节自当年的11月开始,至来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结束,期间举办广场舞、象棋、篮球、乒乓球等20余项文体比赛活动,现已成功举办了二十一届,成为了全市有名的文化“品牌”。为了能在文化艺术节上一展身手,各村庄充分利用文体小文场这一阵地,经常组织群众加强排练,力求年年增上新形式,节目内容紧扣时代节拍。目前,该镇52个村,村村都有代表本村特色的文体项目,形成了“一村一项”的文化格局。
“打竹板,站台前,我把党的政策来宣传;依法治国亮点多,惩治腐败动真格……”洼董村董秀奎自编自演的快板《党的政策好》,已是家喻户晓。乡村文化的活跃,产生了大量文艺骨干,成为了滋养草根艺人生长的乐土。他们把国家的惠民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根据身边的好人好事、新人新事,以快板、二人转、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展现出来,寓教于乐,唱响了社会正能量。如今,“农民诗人”常振生、“草根歌后”马秀静、“乡村艺人”董秀奎等50余名文化名人,约定俗成集中活动日期,互不重叠,穿插“赶场”,相互切磋交流,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在他们的带动下,看水巾帼文明队、王岑戏剧票友会、董路口庄户剧团、刘德大秧歌等五十多支文艺队伍常年活跃在乡间,八成群众参与其中。
(董克礼)
新闻推荐
金吉鑫 张大伟 张志萍3月9日一早,恩城镇小杨村农民杨方祥来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二次报销。 “我是按照发到村里的服务指南,准备好材料,在医疗保险窗口填完表,就给报了375块钱。从领...
平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