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减河湿地公园,水清鱼跃,花繁草盛。作为水污染治、用、保体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德州市的湿地建设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着眼长远,县县有湿地
日前,马颊河庆云段人工湿地二期工程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一个风光秀美的人工湿地形象初具。该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建成后,每天可处理从污水处理厂流出的废水1.5万立方米,年减排COD108吨、氨氮24.3吨。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块将要发挥巨大作用的“宝地”前身是一处高耗能、高污染的砖瓦厂。
“目前我县的两处人工湿地和北海公园都是砖瓦厂改建而成,为了全县的天更蓝、水更清,我们放弃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庆云县环保局副局长徐树峰说。
截至目前,德州市已经建成8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十二五”期间,德州市将规划建设13处人工湿地。项目全部建成后,德州市将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处人工湿地的目标。届时,德州市生态修复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统筹功能,体系更完善
齐河县人工湿地主要对晨鸣板纸厂和惠民水质净化厂部分外排水进行净化处理,外排水经过芦苇、茭白等植物对富氧成分及重金属等物质的多重吸收后,变成了掬可洗手的清流。该湿地还设有绿色景观带和鸟类栖息地,成为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的湿地公园。
“人工湿地可以针对污水中所含物质种植相应的净化植物,提高净化效率。另外,在设计、选址等方面有着更大的自由度,实现净化水质、美化景观、休闲娱乐的功能。 ”齐河县环保局局长石文河介绍。
目前,德州市充分利用低洼地、河滩地、湖滨带建设湿地公园17个,新增水面6180亩,1.8亿多立方米河流水体得到了休养生息,点源-污水处理厂-湿地-河流的递进式治污体系更加完善。
提档升级,实现新发展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因其能够净化水质、维持动植物的多样性和区域水平衡、促进气候改善,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近年来,德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5条省控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实现了“水中有鱼”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湿地建设是进一步提升水体质量的有效途径。
“下一步,德州市将在总结人工湿地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采用更成熟的技术体系,让湿地这个‘肾\’变得更强壮,让全市生态环境这个‘体\’更健康。 ”市环保局副局长张光瑞说。
□本报记者郑东岩本报通讯员傅春生许威力
新闻推荐
庆云讯 (孟洁)“村里花钱不管钱,一站服务民心安。土地流转合作社,三资管理样样全。”在徐园子乡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它是老百姓对“一站五中心”工作的赞扬和肯定。今年,徐园子乡依托乡经管站,成立了...
庆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