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倡议发起“百企连百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48家企业参与两区同建,探索出产业带动、合作共建、结对帮扶、就业扶持、公益捐助5种类型的结对模式,帮扶社区132个、产业园区68个,吸纳劳动力6万余人
11月21日早上8点,齐河县宣章屯镇宣章屯社区居民孙俊婷准时来到美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冷藏加工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自2010年美东公司将宣章屯社区作为共建对象后,孙俊婷不仅搬进楼房,还成为一名工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不仅孙俊婷,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自2009年组织开展“百企连百区”活动以来,全市共有948家企业参与到两区同建工作中,吸纳劳动力6万余人。逐步实现了社区 (园区)与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工作格局。
搭建合作平台,推动城乡一体化
“房屋拆迁后我分了两套楼房,每年土地流转费8000多元,我们两口子在富路公司上班,每月收入7000多元。 ”谈及生活的变化,陵县徽王镇徽王社区居民曹兴坤说。
2009年12月,围绕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民企帮村”工作部署,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的工作要求,市委统战部和市工商联倡议发起了“百企连百区”活动,动员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与到两区同建工作中来。“通过合作共建模式,发挥双方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促进新农村社区建设和企业科学发展的双赢。”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邵自升介绍。2010年4月,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意见,并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
作为工商联会员企业,德州富路车业有限公司首批加入到活动中来,在徽王庄镇承建了徽王社区项目,使孙良全、申家湾等9个村实现整体搬迁。同时,该公司在腾空、流转的土地上投资14.3亿元新上汽车整车、增程器等9个项目,不仅让周围的千余名村民走进生产车间,也延伸了产业链条。
创新举措完善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为提升企业服务社区的能力,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建立跟踪服务制度,全体机关干部每人联系2至3个参与活动的企业,定期到企业进行走访,实施定点帮扶。邀请住建、工商、税务等单位一同调研,为企业分析并制定可行性方案,及时协调解决相应难题。同时,各级工商联组织对企业参与社区建设情况做到一月一汇总、一季一督查、半年一通报、全年一总结,对成效明显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推动工作开展,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还制定了工作交流制度,通过不定期召开协商会、交流会,及时总结经验,鼓励企业大胆创新,探索出多种符合当地实际的共建路子。
活动开展过程中,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注重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指导面上工作。 2013年,市委在齐河县召开了全市“百企连百区”经验交流会。当年底,这项工作纳入了全市统战工作和工商联工作的考核。“各县市区坚持注重实效,鼓励大胆创新,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形成了产业带动型、合作共建型、结对帮扶型、就业扶持型、公益捐助型等结对模式,树立了一批区企结合的成功典型。”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曹致源介绍。
948家企业参与,6万农民变工人
走进庆云县中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养殖基地时,养殖户张明正将鸭子装笼,准备送往集团宰杀。
“我现在有50个标准化养鸭大棚,每个棚5000只商品鸭,年收入近20万元,且集团全部订单收购,我们不受任何市场冲击。”张明说。
中澳集团实行“公司+标准化养鸭农场+农户”的肉鸭生产体系,不仅实行统一提供养殖技术,赊售饲料药品等服务,养殖户每建一个鸭棚,集团还帮助协调银行贷款。几年来,中澳集团先后建成标准化养殖基地280处。像这样的依靠产业带动社区发展的企业,全市已涌现出67个。
伴随着“百企连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还涌现出190个合作共建型典型,通过拆旧村建新村,并在置换土地上建新项目,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36个企业与村庄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农民致富;43家企业通过安排共建社区群众进厂务工,既促进了农民就近就业和农民增收,又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题;120家企业通过捐资建设农村公益事业,促进了农村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的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948家企业主动参与“百企连百区”活动,帮扶社区132个、产业园区68个,总投资金额181.1亿元,安置居民8万多户,吸纳劳动力6万余人。在改善村居生活方式、提高收入,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报记者 张志宁
新闻推荐
庆云投140万元开通“垃圾公交”,庆云投140万元开通“垃圾公交”
庆云讯 (董建泽 刘明新)“尊敬的市民朋友,‘垃圾公交\’到了,请您及时清理垃圾……”12月15日,一辆垃圾清运车边广播边缓慢行驶,附近市民便将打包的垃圾及时投放到车内。为进一步净化城市环境,消除街道...
庆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