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期将于2015年3月达产,届时年可生产无氧光亮铜杆1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税金2.5亿元。 ”12月20日,在庆云采访中,祥辉铜业负责人向本报采访团这样介绍说。该项目主要以国外进口废杂铜为原料,连铸连轧生产无氧光亮铜杆,同步实现废杂铜和再生铜中金、银等有价金属全回收、全利用。新项目不仅让废杂铜变废为宝,还结束了该县纳税过亿元工业企业“零”的突破。
在各地经济发展趋缓、增长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这样的成绩让人刮目相看。成绩的背后,是庆云县坚持大干不犹豫、快干不懈怠、强干不蛮干的辩证法,通过招大引强,实现招商升级,促进产业升级,最终推动全县经济跨越发展。
据了解,今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0亿元,同比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6亿元,同比增长15.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700元和12100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15%。
科学谋划发展战略定位,全力建设渤海工业新区
“县委县政府在谋划庆云的发展上,首先考虑的是庆云的发展战略定位与目标,这对庆云的发展是具有引领作用的。 ”采访中,庆云县委书记侯有喜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按照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我们确定了发展大工业,建设渤海工业新区的工作定位。 ”
围绕打造更具支撑力、更具竞争力、更具活力的渤海工业新区,庆云县委县政府把工业发展作为全县的重点、中心和根本,聚焦发展大工业硬仗,负重奋起抓大项目,全力膨胀总量,推动县域实力实现更大跨越。
发展大工业首先需要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创新。庆云县把科技金融融合创新作为切入点,组织 11家企业参加了“2014德州京津大院大所对接会”,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等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成果转化基地和协同科技创新平台,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等5家院所达成协议,全县27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实现了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
“我们公司通过与科研单位合作,所生产的无镀铜实心焊丝已经通过国家焊接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监测报告,用不了多久,我们公司便可成为中国第一新型焊接材料生产研发基地。 ”在维特新材料产业园,法人代表王燕霞说。
一家企业犹如一棵树,一个产业好比一片林。着力“大树”,更着力“成林”,让项目落地“郁郁葱葱”。庆云县积极突破新材料产业,放大航天碳材料、无机传热新材料规模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变单纯的企业优势为产业优势;提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向终端产品、专业化生产转变,向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转变,向高端化、品质化转变;对体育器材、低压电器、机床部件、轮胎再制造、电力器材、金融机具等6大特色产业,实施“特色产业板块入园区”计划,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立专业园区,没有条件的跨乡镇聚合。
截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7家,投资16亿元的沈阳机床产业园、投资14亿元的再生铜循环利用等15个重大项目快速推进,投资10亿元的航天新材料二期、投资3.6亿元的长信化学三期等33个扩产项目加快建设,中澳集团、鼎力集团等4家企业入选山东省两化深度融合重点规划项目。
以新境界开拓新常态,变特殊形势为特殊机遇,变经济下行为发展转型
面对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教育实践活动的双重任务,庆云县领导班子以新境界开拓新常态,变特殊形势为特殊机遇,变经济下行为发展转型,实现了教育实践活动与县域跨越发展的互促双赢。
侯有喜表示,“我们牢固树立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的生命线\’的态度,研究制定保障机制,努力为重点项目建设、一线攻坚人员提供最完善、最强大的后方保障。 ”
为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开展,庆云县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专门组建五支专业招商分队包片驻点、定向招商,在全县营造了“人人都为发展、个个都要招商”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全覆盖、有重点,全领域、有突出,全参与、有专业的大招商格局。
招商升级,引发了“洼地效应”。 目前,全县引进过亿元新开工项目28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9个、过50亿元项目3个。投资60亿元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现已正式签约,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税收2亿元,掀开了庆云建设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光伏县的宏大序幕;投资100亿元的在线镀膜玻璃生产项目已签约,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税收7亿元。
“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今年以来,我们坚持 ‘群众办事零障碍、企业办事无困难\’,全面实施企业和群众办事‘零障碍\’工程,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群众满意的发展环境。”庆云县县长许健表示。为提升服务水平,该县制定出台了《庆云县乡镇(经济开发区)“六统一”全程代办协办制实施细则》和《庆云县县直单位、执法监管和窗口服务单位“八个一”全程代办协办制实施细则》,严格登记受理、全程协办、分类处置、限时办结、办结回复程序,确保门好进、人好找、事好办、责任清、效率高。
同时,坚持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重点实施“精英引领、创业庆云”“机器换人”等五大行动。县财政设立5000万元企业续贷应急周转金,建成投资3亿元的企业孵化器,扩张民营经济总量,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用广大干部的努力换取群众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幸福指数一年比一年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突出民生最大这个重点,用广大干部的努力换取群众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幸福指数一年比一年高。 ”侯有喜表示。
在常家镇东方社区,一期工程3栋96套住宅楼、66套二层商住楼达到入住标准,另有6栋314套住宅楼预计年底达到入住标准。社区还配套建设了设计床位300张的幸福苑养老服务中心。该镇党委书记靳德民说:“这是目前庆云县依托社区建设的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养老服务中心。社区的建设,不仅转变了农民生活方式,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更为庆云推进两区同建、统筹整村拆迁蹚出了路子、创造了经验。 ”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是最佳最细的幸福工程。庆云县统筹抓好“规划、拆迁、建设、管理”四个要素,先后完成了城市景观大道规划设计、卧龙岛生态旅游度假区、南湖公园等重点区域规划策划研究,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于一体的城市规划体系初步形成。
方便群众生活是最急最实的民生工程。庆云县规划了投资3.5亿元的双龙湖水库,将与原有庆云水库形成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双供应、双保障的“大供水体系”。加快实施了重大片区暨城中村改造提升、集中供热等十大城建工程,真正做到了让庆云绿起来、亮起来、高起来、美起来、好起来。
依靠稳中求进的策略,庆云实现了经济跨越发展,也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今年庆云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工程入选全国民生典型案例,荣获全市唯一“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城市”称号;在市委、市政府上半年群众满意度电话测评中,总得分84.555分,居全市第一位;今年保持全市唯一进京“零非访”纪录…… 它不仅成为庆云战胜金融危机的法宝,也为未来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记者感言
定位准才能统筹兼顾
发展经济,统筹城乡,拿什么做抓手?庆云县以县域经济为平台,将发展大工业、提振大市场、开拓大旅游、建设大庆云整合在一起,既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也使乡镇村庄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整合,降成本、出效益,体现了科学发展;增民利、稳民心,做到了统筹兼顾。
县域强则底部实,底部实则支撑稳。庆云县领导班子以新境界开拓新常态,变特殊形势为特殊机遇,变经济下行为发展转型,变群众要求为最高追求,定位准、思路清、工作实、效果好,令人耳目一新。□本报记者 尹滨 李根 张志宁 本报通讯员 张秀葵 孙艳东
新闻推荐
帮融资倡研发搭平台
庆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