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 夏津新闻 平原新闻 齐河新闻 临邑新闻 庆云新闻 宁津新闻 禹城新闻 乐陵新闻 武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德州市 > 庆云新闻 > 正文

“他总有那么一股子劲儿”,“他总有那么一股子劲儿”

来源:德州日报 2014-12-29 16:34   https://www.yybnet.net/

办案50多件,件件是立得住的铁案;癌症夺走了他的胃,可刚下病床,办公楼里又响起他急匆匆的脚步声——

编者按 市委宣传部创新建立“德州时代楷模”发布制度,12月28日,首位“德州时代楷模”黄平亮事迹发布。黄平亮现任庆云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曾荣获全国模范检察官等称号。本报今明两天连续报道黄平亮的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眼前的黄平亮,单薄、削瘦,48岁的人看上去比实际苍老许多,与人说话时,语气柔和,眼神里流露着从容、自信。

7年前的一个夏夜,凌晨2点,时任庆云县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局长的他,坐在办公室里兴奋难抑,他刚从几箱子厚厚的单据中,大海捞针般搜出一份证据,震惊全县的某医院贪腐窝案,将因此成为铁案。

许多人想不通:那时,他明知自己胃癌晚期,等待他的将是切除整个胃部的手术,这样的前夜,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伏案工作?

“他浑身总有那么一股子劲儿。 ”现任庆云县反渎局局长徐洪涛跟着黄平亮 “学徒”十几年,在他眼里,天大的事掉下来,砸不灭“师父”对检察工作的那份痴迷,在一线工作多年,每逢重大任务,黄平亮永远是最用心、最忙碌的那一个;尽管拖着病体,他几乎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

近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反渎局局长、全国模范检察官等。

“作为一名人民检察官,必须对得起胸前的检徽,对得起人民的信任。 ”黄平亮的话很干脆,自豪而坚定。

一股子闯劲儿——

自学成才,司机班里“冒”出个检察官

十几年,黄平亮办案50多件,立案率、起诉率、有罪判决率均100%,件件都是立得住的铁案,是全省有名的办案高手。

然而,他却并非科班出身:杂技团当过演员、造纸厂干过工人、广播局里打过杂,转了一大圈,工作才与 “检察”擦点边儿——庆云县人民检察院驾驶员,但黄平亮却不甘埋在司机班里,他要通过自学,当上检察官。

有理想固然让人敬佩,但谁会相信:一个司机会成为一名检察官?

要是这么轻易被看扁,那就不是黄平亮。

许多“老检察”捧起枯燥无味的专业书,有时还会打瞌睡,黄平亮却读上了瘾,业务科室的老同志不会忘:一个不到20岁的小司机,常常向他们借走一本本厚厚的检察业务书籍,夜深人静时,在办公室挑灯夜读。时至今日,每天晚上至少学习两小时,依然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而每次开车送检察官办案,一到目的地,别的司机聚在一起闲聊,他却掏出笔记本,端端正正地坐在办案人员一旁,竖着耳朵听他们分析案情。

苦学没有白费,黄平亮凭着一股闯劲儿,取得了省委党校函授法律本科学历,还成了局里的业务骨干,从1992年起,先后担任庆云县人民检察院办公室法警、法纪科检察员、法纪科科长、反渎局局长、副检察长。

查办职务犯罪,难度不小,隔行如隔山,每次查案都是涉足一个新领域。2006年,山东电力集团社保中心主任吕某特大受贿、挪用公款案案发,涉及金额数十亿元,黄平亮被省专案组抽调上去,参与查办。刚一着手,办案组不少人先打怵:案件涉及证券领域,海量的数据看到眼晕,许多概念连听都没听过,有人断言,就是请个金融专家来,也啃不动这块骨头。

唯独黄平亮不信这个邪:一个代表国家尊严的检察官岂能被一堆数字、概念吓怕了?他转身走进书店,金融专业书籍挑了十几大本,摆在案头足有半米高。从那天起,黄平亮就整天扎进了书堆里。

当时,因工作劳累,黄平亮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胃炎,医生一再警告他:工作起来不能再玩命了,至少饭要好好吃,不然后果非常严重。可一钻研起业务来,黄平亮哪里还顾得了这些?每次叫停他的,不是肚子咕噜的叫声,而是胃疼到满脸滚下豆大的汗珠,稍有缓解,又坐回办公桌前。

等专案组进驻上海证券公司时,许多人思路还没理清,黄平亮已经脱口而出一套套专业术语和查证要求,让证券公司的会计吃惊不小:“真没想到,你们检察官对证券业务也这么熟悉啊?”

犯罪嫌疑人吕某归案后,仗着自己是“老江湖”,根本不配合。

“绝不允许任何一个犯罪份子在自己眼皮底下逍遥法外。”黄平亮誓言,“掘地三尺也要查个水落石出。”为了审核往来账目,黄平亮忍着钻心的胃疼数次奔波上海、天津等地,账单翻了一箱又一箱,终于在千丝万缕的线索中,挖出了吕某犯罪证据,最终,吕某以受贿、挪用公款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黄平亮不仅给国家挽回了巨额损失,更捍卫了法律的尊严。

一股子韧劲儿——

癌症夺走了胃,夺不走胸前的检徽

12月24日,庆云县城。

在黄平亮办公桌上,摆着他的两幅职务台签,一副是2007年前的,一副是2007年后的,前者面庞俊朗、意气风发,后者削瘦单薄、眼窝深陷,乍一看,判若两人。

改变他的,就是对他来说异常残酷的2007年:父亲、妹妹相继被查出癌症,母亲突发脑溢血,妻子患上了肺结核,就在他在医院照顾父亲的同时,自己也被查出到了胃癌晚期。

五件事,放在任何一个平常人身上,打击都是致命的。每个同事的心头都像笼罩着一团驱散不开的阴霾,他们不理解:命运为何偏偏捉弄他这样一个优秀的检察官?

而黄平亮却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办公室里依然有他忙碌的身影,有人劝他歇一歇,他总是一句“我放心不下”回应所有的关心。

2007年6月12日,交接完最后一件案子,黄平亮被推进手术室。就在主刀医生切开胃的一刻,虽然素未谋面,却急了:“怎么病成这样才来手术,干工作不要命了吗!”原来,由于治疗不及时,肿瘤早已在胃里大面积扩散,切除肿瘤已经毫无意义,只能将整个胃组织切除。

当黄平亮被推出手术室时,却没有哀怨,只是对伏在耳边的妻子马美丽说了一句:“美丽,我饿。”看到丈夫一下苍老了很多的脸庞,妻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她用手捂住脸,泪水顺着颤抖的指缝淌下来。

4个月后,做完6次化疗的黄平亮出院了。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第二天,办公楼里又响起他急匆匆的脚步声。

许多人不理解:“胃都切除了,还这么拼命,你到底图什么?”记者干脆直截了当地把问题抛给他,黄平亮很认真地回答:“癌症夺走我的胃,却夺不走我胸前的检徽,既然还能多活一分钟,我就奉献60秒。”

鬼门关打了个逛,黄平亮愣是一点没变,那种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检察工作的热爱,反而越发执着、清晰。

也不是完全没变化。他的体重已由病前的75公斤消瘦到55公斤;他的办公室里,也从此多了一副炉灶——胃被切除,他每天必须吃六七顿饭,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干脆把“厨房”搬进了办公室。由于术后身体很虚弱,加之工作节奏快,黄平亮又患上肠梗阻,每次发作,疼得连腰都直不起来。

一次,为了查案,黄平亮不得不与干警连续多日加班,肠梗阻再次复发,看到他痛苦的表情,同事们很担心,有人提议正好吃饭休息,他却“趁机”开起了玩笑:“我是个没胃的人,那就光工作,不吃饭。”说完,自己哈哈大笑起来,而干警们的心却像是被狠狠揪了一下,久久地,没有一个人说话。

一股子拼劲儿——

办,就办出个铁案

十几年,办案50多件,这个数字不算多,但是,别管拿出那件,没有一件是经不起推敲和检验的。

黄平亮常说,错案对司法公信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检察官没有退路,来不得闪失。办,就办出个铁案,否则会玷污了“检察官”这个称谓。

同事们说,在黄平亮眼里,法就是天,他信法、知法、守法,办每件案子,都要精雕细琢、反复推敲,达不到铁证如山,绝不会草草下结论。

件件办成铁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证据不会自己跳出来,更不会自己开口说话,没有忠于法律的信念、过硬的侦查素质、巨大的精力投入是办不到的。

黄平亮的选择就是一个字——拼。每次办案,一件再小证据,他都会亲手过一遍,确保没有一丝纰漏;即使担任总指挥,他也亲力亲为,材料浩如烟海,他从不图省事推给别人,即使被病痛折磨地苦不堪言。 为了让每个办案环节都经得起法律检验,他创造了“侦讼协同,公诉引导侦查”的新机制:过去,侦查与公诉两家不说话,往往导致侦查出来的证据不规范,达不到公诉的要求,影响办案进程,黄平亮就让公诉人员提前介入侦查环节,督查关口前移了,等于自我加压,但立案率、起诉率、有罪判决率也因此大幅提升。

在同行眼里,黄平亮是一个标杆,办起案子来特别能钻,对案子查得细、看得准、摸得透,遇到阻力时,既讲政策,又讲法律,更懂谋略,同行提起他,都翘大拇指:“有黄平亮在,就没有攻不下的山头,没有办不了的案子。”

黄平亮却很谦虚:“没有说得那么神,我的原则只有一个,用好证据,不冤枉一个好人,但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本报记者 任立松 本报通讯员 高忠祥 杨希忠 周赞磊

新闻推荐

社区建起统战办公室,社区建起统战办公室

庆云创新统战工作方式方法,开展了以“十个一”为核心内容的统战工作进基层活动——

庆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他总有那么一股子劲儿”,“他总有那么一股子劲儿”)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