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在发展循环经济中,以科技为支撑,将工业固体废弃物有效转换为可利用的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1%以上——
本报讯 (记者 志宁 通讯员 王飞 凡存)一条条废旧的工程机械轮胎经过几个工序后,变成了崭新的轮胎,这是12月19日记者在庆云县华泰橡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的场景。 “我们采用专利技术,使废旧轮胎可以重新利用,其寿命延长了1.6倍,价格却不足新轮胎的三分之一。现在通过技术转换,我们年可节约天然橡胶6400吨、钢丝7269吨。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华泰橡胶是家专业从事废旧轮胎翻新的企业,拥有斜交翻新半钢工程机械轮胎等多个专利技术,年翻新各种型号轮胎25万条。今年6月,该公司列入国家工信部首批符合条件轮胎翻新企业名单,企业废弃资源循环利用迎来了新机遇。像华泰橡胶这样走资源循环利用之路的企业,德州市还有很多。
“固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能降低能源消耗,但不合理的利用却能造成二次污染。我们科学规划,引导企业采用科技手段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市经信委主任王爱民说。
为加快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德州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将循环经济列入 “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育粉煤灰综合利用基地、林业与现代工业相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等,发展循环经济。同时,以科技为支撑,促进循环经济技术进步,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并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资格认定、为企业减免税、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资金等措施,推动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德州市还不断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形成了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力强的清洁型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群体。通裕集团生产过程中的废铁料全部实现回收利用,工业用水全封闭循环,建设了国内首家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晶华集团通过改进配方工艺,每年掺入回收碎玻璃28.5万吨,创造综合经济效益3560万元;中联大坝公司以粉煤灰替代黏土配料和用于混合材料的水泥 “双掺”技术,粉煤灰掺加量达40%……
德州市通过实行 “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促进了经济由粗放向集约、绿色转型,循环经济成为发展中最响亮的一张“品牌”。目前,全市已建成以中联大坝水泥公司为代表的粉煤灰综合利用基地、以贺友集团为代表的次小薪材综合利用基地、以庆云华泰公司为代表的废旧橡胶综合利用基地等多个综合利用基地,涵盖了工业废渣、枝丫材、废塑料、废橡胶、建筑垃圾等多领域;获省、市资源综合利用资格认定的企业达40余家,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量达45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1%以上,年实现产值30亿元。
新闻推荐
庆云县检察院——
庆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