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沙王社区项目建设现场,十几台塔吊正在运转,百余名建设者或浇筑混凝土、或搬运材料,十分忙碌;在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电解车间内,巡检人员正在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巡查;在夏津县新盛店镇万亩示范田,农业专家把课堂搬进了田间地头,就粮棉生产和秋种秋管进行指导。这些是德州市党员干部在国庆长假期间坚守岗位、创新实干的一个个镜头。
思想不歇班,工作不断线,加快发展最终要落实在行动上。国庆长假期间,市住建系统党员干部把办公室搬到了中心城区重点城建项目建设工地。同时,从老百姓最急最盼的事情入手,提早谋划明年项目,为制定明年城建计划做好准备。工作作风的转变推动了项目建设,目前,中心城区76个城建项目已开工70个,开工率逾九成;累计完成投资78.91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63.54%。
党员干部一心扑在工作一线,体现在项目进度取得新成效。市经济合作局招商小组利用节假日赴北京开展招商活动,先后与中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兴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进行沟通对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尽快组织专业人员到德州实地考察,进一步促进项目合作。据初步统计,自6月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出台后,全市各级各部门共走访京津企业100余家。
面对“三秋”大忙时节,德州市乡镇党员干部利用假期走村入户,了解群众生活和生产情况,并通过宣讲政策、发送信息、协调物资等方式,积极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三秋”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长假期间,市县两级公安部门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特巡警等反恐应急处突力量24小时备勤,全市每天部署2000余名警力和3000余名群防群治力量上路;全市安监系统300余名工作人员与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员坚守一线,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精心组织协调处理问题,维护好生产工作秩序。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新常态下,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 10月7日,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庆云县委书记侯有喜到重点项目现场办公,招商引资、对接京津冀、重点项目建设、秋收秋种进度,都是他装在心里的事情。他表示:“新常态之新就在于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归根到底是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
一件件民生需求成为党员干部努力的方向,一个个目标任务成为党员干部前进的动力。面对新常态,全市上下提振精气神、锤炼好作风、展现新作为,一项项创新务实的举措正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本报记者 韩超 本报通讯员 孙艳东 李杰
新闻推荐
实体市场与电子商务融合共进
庆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