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乐本报通讯员杨光明
“今天我回家时,电梯突然下坠,幸好到了3楼就停下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3月16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墅香苑小区22号楼的业主任先生拨打市民热线反映,近期他们楼上的两部电梯经常“闹情绪”,仅无故下坠就发生了三四次,还出现过频繁开关门、将业主困在电梯中等问题,虽多次进行维修,但都没有彻底解决。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龙元世纪广场小区、翠湖庄园小区等。据了解,3月以来市民热线共接到电梯故障难以排除、维修不彻底等相关投诉80件。
为何有些小区的电梯再三出问题,且怎么修也修不好。据了解,这除了与电梯自身质量、耗损程度有关外,与电梯维保企业的维保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密切相关。德州市目前共有电梯维保企业46家,这些企业的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据业内人士介绍,电梯维保企业是由小区物业聘用的,为了接单,众多维保企业竞相压价。“一部电梯一年的维保成本在4000元左右,可有些小公司2000多元就敢接活。”山东通懋电梯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欣说。恶性竞争让维保企业的利润变得十分单薄。为了压缩成本,他们减少维保人员的数量,导致一个维保人员要负责几十台电梯,很难保证电梯维保的质量,且一旦电梯出了问题,很难按时到达现场。电梯中有些常用零配件也是能不换就不换,导致很多电梯故障日积月累,小病变大病。
据市质监局特检科工作人员介绍,对电梯维保企业的监管,主要包括是否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是否按照规定对电梯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等。质监部门每年组织电梯安全情况集中整治,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和风险,提高电梯安全运行保障水平。但是对于企业服务定价等问题,属于市场调节的范畴。
专家建议,除了政府加强监管外,可在行业内倡导维保服务三公开,即公开维保的内容、价格和零配件清单,使市场公开透明,让市民更加了解电梯维保的情况,充分行使监督权、选择权,通过市场手段倒逼维保责任的落实。
庆云县对此进行探索,自去年起开展电梯维保企业维保质量星级评定工作。对全县维保企业,按照维保质量优劣分为五星、四星、三星、二星共4个级别。评定结果统一向社会公布,并通报住建部门、物业公司,确保电梯维保企业的维保活动接受社会全方位监督。
“通过星级评定,电梯使用单位在选择服务时就能做到心中有‘底\’,市民也能根据星级来督促物业公司选择更好的企业。 ”该县质监局工作人员说。
新闻推荐
庆云法院——
庆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