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庆云县坚持以加快推进“现代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立足质量优势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位优势,统筹优化县域资源,引进先进办学理念,创建环渤海教育名城。
突出教学中心 让教育质量有底气
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教育特点,坚持“宏观监测、定向施策”原则,实现了各学段不同程度提升。
小学阶段遵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规律,确立了“轻考核、重指导,狠抓习惯养成”的工作思路。县有关科室制定具体培养方案,细化分解目标,逐项逐条进行落实,并将学习习惯培养纳入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价,强化课堂主渠道作用,以学生书写为抓手,深入推进习惯养成。强化教研引领作用,由学科教研员对小学教学名校和强势学科进行重点包保,包出成果,创出典型,尽最大努力缩小质量差距,对各年级教学质量实行抽样监测,促进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有效对接。同时,重视学校大型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强化命题研究引领和带动作用,重点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进程。
初中阶段突出中考备考的工作重心,把优生培养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加强对薄弱学校、薄弱学科的扶持,对学科总体优、个别差学校进行教研员包干制度,分析原因,指导教学,促进提高。定期组织课堂教学与复习备考研讨会,研究中考题型及方法,把握命题热点及动向,提升命题能力,坚持“轻负担、高质量”,聚焦短板,开展“双需教研”。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目标引领,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课题的实施力度,以县教研室编制的课时学习目标为指南,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抓住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合作探究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使“我要学”成为课堂教学常态。加大义务教育全学段“单元整合,海量阅读,读写并轨”的实施力度,促进阅读教学整体推进。
高中教育抢抓“教育名城”创建机遇,以庆云一中为龙头,培植区域高中名校。坚持“总体保稳定,重点促规范,全面抓提升,突出抓高三,强力推课改,聚焦到课堂”的工作思路,实施目标管理,最大限度地用好潍坊、莱州等地教育资源,同步复习,同考同练,通过实现级部目标带动学校工作强力提升。
各学段的稳步发展使庆云教育知名度不断增强,周边学校纷纷到庆云交流学习,全市初中语文、化学中考备考会及物理、政治、地理、生物教学研讨会先后在庆云召开。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得到提升,在全市第七批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庆云有24名教师获德州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创历史最高。在全市基础教育教学信息化资源和展示活动中,8名教师获得一等奖、32名教师获得二等奖、10名教师获得三等奖,两名教师被推荐参加全省评选。
狠抓师德和培训 让教师队伍有虎气
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从严治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和有偿办班。成立专项治理有偿家教领导小组,建立完善治理有偿家教的运行机制,按照专项行动方案,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同时,明确各学校校长是治理有偿家教第一责任人,强化主体责任,哪个学校出了问题,就处理哪个学校责任人,逐级追责,把师德治理责任层层分级,提高治理效果。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庆云县十佳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埋头苦干、开放创新、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的教育精神。层层评选、层层推荐,在评选和宣传过程中,加大对职业倦怠、惰性思维的考察比重,注重模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让干事有激情、理念学先进、业绩求突出成为教师主流追求。
做好教师在职培养和培训是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创建“教育名城”的务实之举。针对当前新聘和年轻教师占比不断提高的现状,全力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满足年轻教师岗位和自身发展需求,用足用好骨干教师、网络平台等培训资源,高效率组织和实施校本研训、体验培训及省市专项培训等活动,并将培训经费、培训名额、培训资源向新聘、年轻教师适度倾斜,精选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严格培训措施,确保了所有新聘教师能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今年以来,先后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近20批次,接受培训教师人次占到了全县教师的80%,邀请外地专家学者到庆云进行专题讲座8个场次,惠及教师1000余人。
同时,加强校长队伍素质提升,立足高端,着眼长远,先后有100余名中青年校长和中层干部到天津、北京等地进行跟岗学习、影子培训。
实施一校一品 让校园文化显大气
统筹“教育名城”、“一校一品”、“美丽校园”三项资源,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实行经费倾斜,立足自身优势和资源,确立文化品牌,形成办学特色,提升文化品位。把音、体、美课的开齐开全和活动的开展作为两项重点工作来抓,教学常规安排把音体美课与其他文化课一同对待,组织开展各类型社团活动,将艺体活动纳入班级量化综合考核,将美丽校园创建活动纳入常规化管理,建立健全“美丽幸福校园”创建长效机制。同时,统一组织全县中小学篮球、足球、乒乓球联赛等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各学校在县局引领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大力丰富学校德育和文化内涵,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性思维以及合作、交流、自我管理能力。
创建教育名城 让庆云教育有名气
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立足质量优势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位优势,统筹优化县域资源,引进先进办学理念,对接优秀专家团队,抓均衡,出亮点,创建区域教育名城。
为推进教育名城创建工作,组成考察组对接京津冀专家团队,深入国内著名教育示范区和区域名校,面对面与优秀的教育专家进行座谈沟通,在多样化办学、教师培训、特长生培养、队伍建设、家校共育等方面寻求突破。在此基础上,确定了“12345”的工作推进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创建教育名城),两个保障(政策保障与资金保障),“三名”工程(名师、名校、名校长),四项提升(四个学段达到的目标任务),五项建设(学校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家校社互动建设)。为规范发展,建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加大培训和研修力度,积极营造好学善研的进取氛围,促进校长和教师快速成长,为打造全县乃至全市、全省有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队伍奠定基础。
在名城创建工作中,全县教育系统按照省市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围绕“教育名城”创建工作这一中心,全面分析和梳理教育改革发展存在的的困难和问题,密切合作,精准对接,促进了教育工作全面改进和提升。同时,为调动全县教科研氛围,设立团体发展专项资金,引导、鼓励、扶持教育学术团体发展,对教育发展改革问题进行专项突破和研究,打破科室、单位之间界限,集团推进,协同落实。经过近年来持续投入和标准化建设,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换代升级,信息化资源日益丰富多元,文化资源育人作用凸显。在“教育名城”创建工作中,更是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补短板、提效能的应有作用,为名城创建提供了坚强的物质资源保障。
□本报记者 高红岩 本报通讯员 赵贻强 杨光朋 韩蕾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促进检察技术工作执法规范化,庆云县检察院技术科在工作中运用全、严、准、细四字真诀,从全程同录规范化、统一软件精准化、电子取证严格化和档案资料细致化四方面...
庆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