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寒冷的一天,陇西县福星镇高塄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李发荣起了个早,他要到贫困户梁国仓家里去。三个月前,他联系甘肃省手牵手养兔专业合作社为他的帮扶户梁国仓投放了价值1万多元的獭兔种兔和兔笼,每月这个时候他都要去看看养殖情况。特别是节前气温较低,他要去提醒做好保温措施。
2015年5月底,根据定西市委组织部选派,市公安局办公室主任李发荣到高塄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七个月来,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执着的工作精神,带领帮扶队员奔波在驻村帮扶的主战场、***的第一线,为高塄村的脱贫致富尽心竭力,累计驻村天数达到了168天,月驻村天数最少的都在22天以上,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住村书记”,他所驻村的帮扶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县直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明职责定任务,摸清底数定思路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发荣到村后先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明确分工。他把高塄村8个社158户贫困户全部包干给4名帮扶成员,带领队员深入村社熟悉村情、调查摸底、访贫问计。第二件事是组织驻村干部,逐户进行了“地毯式”调查核实。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全面完成了贫困户的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第三件是在调研走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争五抓”的帮扶工思路。完善了《高塄村***规划》和《高塄村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民情调查制度》《周例会制度》等制度,严格执行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请销假管理。
白天忙着入户,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加班加点,对村级贫困户基础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细化制定了11类55本高塄村***工作台账,及时完成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和大数据平台录入等工作。
抓班子带队伍,建强堡垒强引领
村里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作为高塄村的第一书记,从带好村“两委”队伍入手,他多方争取资金55万元,完成了村文化活动中心及卫生室建设,硬化活动广场,安装健身器材,修建卫生厕所,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在高塄村成立了警务室,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0多起。
他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落实“挂图作战”和开展政策宣传、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等方面的先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企业引领、合作社带动等模式,帮助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联系引进甘肃省手牵手养兔农民专业合作社,拟投资3800万元在福星镇建设优质獭兔暨农村旅游生态养殖循环产业园,带动当地贫困户发展养兔业脱贫致富,建成10户标准化的养羊圈舍,引进100只基础母羊,种植中药材790亩、玉米632亩,马铃薯948亩,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变住村为助力,对症下药解民忧
李发荣认为,驻村帮扶工作不仅要“住”,关键在于“助”。他充分发挥自身熟悉政策、视野开阔、善于协调的优势,积极衔接争取帮扶项目和援助物资,先后争取到省发改委投资100万元的小峡社3.3公里道路硬化项目、省水土保持局投资20万元的昌风砚小流域治理项目、投资30万元的福星镇中药材市场道路硬化项目等及各类帮扶物资共213万余元。
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全村158户贫困户上,对缺资金致贫的8户38人发放发展型贷款12万、带动型23.4万,组织劳务输出460多人,对缺技术致贫的29户119人开展技能培训20场(次)。为2户贫困户争取“情系陇原”助学金0.4万元,为高塄村的小学生配送价值1.36万元的爱心文具包504套,对孤寡老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捐助衣物800件、大米25袋。截至2015年底,高塄村的贫困面降到4.95%。
李发荣深有感触地说:“只有和农民交心交底,让群众接纳自己,才能取得他们的认可;只有得到群众的认可,我们的工作才会事半功倍。”正是他的执着追求,高塄村面貌悄然发生着变化,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了,贫困户的致富思路清晰了,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了,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了,班子致富带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整个高塄村正在朝着一个脱贫有路、致富有门、发展有劲的方向迈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长华通讯员冯泽迪)近日,在全国法院第27届学术讨论会和全省法院优秀论文评比中,陇西县人民法院院长王世军和法官刘鹤敏合作撰写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中法律审与事实审分离...
陇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陇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