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马伟王金旺)近年来,定西市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动力和支撑,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农村普惠金融等系列改革,释放了农村土地、农民资产、市场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等资源要素活力,让改革红利更多惠及到了广大农民,激发了全市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全市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重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各县区建起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调解仲裁庭,在119个乡镇和1829个村建立了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和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点,实现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县乡村全覆盖,去年以来,全市新增流转土地17.28万亩、累计达到127.97万亩。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核心,针对农户承包经营土地产业零星分散、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等问题,通过吸纳产业大户、农户以“土地入股+土地租赁”方式,在保证群众收益的同时,享受年终分红,让农户手里的土地资源“活”起来,陇西县安家咀村发动51户农户筹资264万元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二是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和股份合作改革。全市7县区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试点涉及的67个乡镇、1067个村、7759个社基本完成了确权任务。文峰镇东铺社区清理出经营性集体净资产992.5万元,分别配置到居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探索成立了陇西县文峰镇东铺社区资产股份合作社,充分调动了村民关心村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性。三是开展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组建县区、乡镇集体林业综合服务机构,新增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7个、家庭林场7个、林权流转面积1.5万亩、林权抵押贷款3000万元、林下种植6万亩,林下经济产值达4亿元。
全市深入推进的农业经营体系改革提高了农业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水平,提升了农业带动增收脱贫的能力。一是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去年以来,发展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第八批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56家,发展4家企业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大型龙头企业,新培育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1214个、累计达到5290个,成员总数12.63万人,新增家庭农场30家、总数达161家。二是围绕构建农业产业新体系,积极培育改造升级新的增长点。成立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联盟,发展定西市马铃薯循环经济示范园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研发和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马铃薯馒头、面条等多元化主食产品,推进实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创建“全国中药材种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发展中国药都?陇西药圃标准示范园成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强力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建设中医药产业综合发展先行先试示范区,着力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仓储规范化和中医药品加工精深化、生产品牌化。成立定西市羊业协会和畜草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68家,发展草产业龙头企业8家、年加工以裹包青贮饲料为主的草产品50万吨,积极将草牧业打造成为全市农民增收脱贫的第一产业。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陇西讯今年来,陇西县纪委多措并举,重拳出击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畅通举报渠道。在陇西纪检监察网开通“四风”问题监督举报直通车,公开信访举报投诉电话,24小时畅通信访...
陇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